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04 18:18:05
每經記者 李偉 每經編輯 余冬梅
A股在即將而立之年的時刻,終于迎來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制度變革。雖然,這個制度變革僅僅是在增量部分的科創板。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是,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步了。
修改后的《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主要有以下內容:明確科創板試點注冊制的總體原則,規定股票發行適用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精簡優化現行發行條件,突出重大性原則并強調風險防控;對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流程做出制度安排,實現受理和審核全流程電子化,全流程重要節點均對社會公開,提高審核效率,減輕企業負擔;強化信息披露要求,壓實市場主體責任,嚴格落實發行人等相關主體在信息披露方面的責任,并針對科創板企業特點,制定差異化的信息披露規則;明確科創板企業新股發行價格通過向符合條件的網下投資者詢價確定;建立全流程監管體系,對違法違規行為負有責任的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保薦人、證券服務機構以及相關責任人員加大追責力度。
在這幾點內容中,注冊制是中心。其余的制度設計包括信息披露、上市審核流程公開等等都是圍繞注冊制的中心而來。因此,注冊制已經正式在A股市場成為現實。
A股從29年前誕生開始,就面臨諸多先天不足的問題:股權分置、發行審批、信息披露、交易制度、退市制度、投資者保護等等。而在股權分置問題解決了以后,作為A股最大的制度性障礙的發行審批制,遲遲得不到改革。這十多年曾經數次發起的注冊制改革,也均以各種因素而夭折。
圖片來源:攝圖網
A股市場的發行審批制度,造成了一系列的市場畸形現象。
首先造成了在發行審批環節的嚴重的權利尋租現象。許多與發行審批環節有關聯的各路人馬成為奔走各方的掮客,形成各種各樣的腐敗現象,嚴重損害市場的公正。
其次,由于發行審批制度人為造成企業上市作為一種極其稀缺的資源和財富放大器,導致一些企業為了上市不惜弄虛作假,造成欺詐上市橫行市場,嚴重損害了投資者利益。而發行審批制度也人為造成了A股市場獨有的IPO堰塞湖現象。
最后,審批上市還間接導致了新股上市的惡炒和爆炒,所謂的中簽如中彩的新股財富效應。而無一例外的是,爆炒過后,新股都是一地雞毛而收場。
在科創板實施發行上市的注冊制以后,這些問題都可以逐漸消除。讓新股上市成為一種真正的市場行為,也讓市場更加理性。
由于A股的特殊性,本次科創板注冊制的這種以增量改革的路徑,來打破發行上市制度的堅冰,無疑是有益的。
因此,A股在而立之年迎來的這一次重大制度性變革,對A股的意義異常重大。也算是給A股的一個成人禮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