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ofo、途歌科技、健康貓……為何齊齊倒在2018寒冬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7 11:03:18

成功的企業都是相似的,而失敗的案例卻各有各的不幸。這些在2018年失敗的創投案例,則值得被回顧和給人警醒。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實習記者 唐如鈺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肖芮冬    

Upload_1548505983340.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創投失敗年年有,寒冬之下尤其多。

2018年的創投圈有太多故事可以講,有天之驕子創業者的慘敗,有披著自主創新外殼項目騙投資,也有行業的集中“爆雷”和最短時間的投資退回。其中,有一些案例值得被回顧與記住——“記”不是為挽歌,而是告誡。

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特意梳理了2018年創投失敗七大案例。

小黃車ofo:最全面的潰敗

2018年你最想撤回的操作是什么?

不知道近1500萬焦急等待退款的ofo用戶,他們是否會首選撤回押金,但對于砸進更多真金白銀的ofo投資人來說,一定想第一時間按下撤回鍵。

數據來源:記者據CVSource投中網、公開資料整理,下同

2018年,共享單車的泡沫再也吹不下去了,ofo的大敗局似乎也難以逆轉。

與供應商對簿公堂、被爆出與投資人決裂、捆綁P2P遭用戶唾棄、聯合創始人分道揚鑣,失敗的創業者和企業很多,但像ofo這樣四面楚歌、千夫所指,實屬罕見。

究其原因,縱向要面對傳統自行車從生產到回收的全流程,橫向要面對互聯網人才整合、全球化布局,這些紛繁錯雜的問題對于年輕的戴威來說,顯然是超綱了。

伴隨著ofo被一輪輪資本快速催熟,戴威性格中倔強高傲的一面也被越放越大,不可避免地裹挾著ofo與各方走向最終決裂,無法協調好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平衡好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創業者最終還是要吞下自己和資本共同釀造的苦果。

時至今日,共享單車開創者、摩拜天使投資人李斌依然認為,能夠把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場景、中國交通真正面臨的問題完美地連接起來,共享單車毫無疑問是一個挺酷的事情,“但在中國做任何事情最后都容易跟風,沒有對原創思想的尊重,整個行業被非良性的競爭裹挾著往前走,把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很好的初心很快就拖入一個泥潭。”

途歌科技:最不“吸取教訓”的失敗

與ofo一樣,2018年同樣未能將“互聯網+應用場景+大交通”成功結合的還有共享汽車平臺途歌科技(以下簡稱途歌)。

在新一輪千萬級美元融資過去兩個月后,途歌陷入了用戶追債退押、總部員工討薪、CEO王利峰被圍堵的四面楚歌之中。似乎又一講著共享故事、要解決一線城市出行難題的美好愿望在去年冬天破滅了。

破滅的背后則是途歌的重資產、重運營模式,即便是一年內拿到兩輪千萬級美元的“輸血”,也難以趕上其“流血”的速度。其服務滯后的地勤團隊,以及隨借隨還模式造成的找車難、用車貴等問題,一方面給用戶較差的用車體驗,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大批車輛被閑置淪為“僵尸車”。

一言以蔽之,途歌的問題也是共享經濟老生常談的投入大、盈利難、軟硬件維護難。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去年9月,途歌被曝出退出南京,地方員工抱怨公司遲遲不報銷其墊付的停車費與油錢、“僵尸車”現象嚴重等問題;10月,途歌拿到海納亞洲、真格基金、凱欣亞洲的新一輪融資,也被戲稱為投資者的“臨終關懷”。

途歌的困局,不是孤例。2018年可以說是共享經濟全線崩潰之年。太多慘烈的故事告誡創業者,當經營陷入困境、資金緊張,用戶擠兌押金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顯然,倒在2018年的企業仍未吸取教訓、謹記押金是負債而非資產的道理。

共享經濟,最終的落腳點仍是經濟。若僅打著互聯網思維的旗號講著模式的故事,心安理得燒著投資人的錢、用著消費者的押金,同時又長期無法突破成本高昂、運營粗糙的困局并實現盈利,那共享經濟便只剩“共享”二字,虛假繁榮過后則是創業機構人去樓空,投資人追債、消費者維權的一地雞毛。

騰訊投資差評:最快速的失敗

驗證一次投資的成敗需要多久?

從2018年5月23日,差評宣布完成由騰訊TOPIC基金(騰訊興趣內容基金)領投的3000萬A輪融資,到2018年5月28日差評又宣布主動退還相關投資,短短五天時間內,騰訊在科技新媒體領域的首筆投資就被群嘲失敗。

創立于2015年的差評從微信公眾號起家,因其運營者屢屢抄襲、剽竊其他原創內容,長久以來差評被冠以“洗稿”的惡名,稱得上是行業公敵。而一向宣稱保護原創的騰訊,突然官宣投資了一個“洗稿大V”,不僅這筆投資的盡職調查、投資邏輯飽受質疑,連同騰訊的價值觀也開始被指出現問題,作為一家互聯網巨頭,這比被批“沒有夢想”嚴重百倍。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騰訊緊急發布聲明稱,若此次投資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將協商退股,馬化騰也在朋友圈蓋章業務部門沒有做好盡職調查。盡管騰訊公關總監張軍一再解釋稱,投資差評并非公司級投資,請大家不要以一個團隊的一次決策來斷定為騰訊立場,但這種說法顯然難平市場的指責。

一面宣稱注重對原創優質內容的保護,要打造健康的內容生態,一面又投資以“搬運工”著稱的“洗稿大v”,這著實讓人難以分清是這筆投資的盡職調查、投資邏輯還是更大的企業價值觀出了問題。2014年~2016年是內容創業賽道投資較為火熱的階段,當初炙手可熱的項目逐漸步入商業驗證階段,騰訊這筆引發差評如潮的投資,不僅為產業投資者上了生動一課,也向自媒體行業中依靠刷量注水、洗稿抄襲進行商業變現的泡沫制造者做出了警告。

學霸1對1:最意想不到的失敗

寬賽道、大風口行業、榮獲2017年度品牌影響力教育機構的在線輔導平臺卻在2018年倒閉了。不僅投資者意想不到,即便是對公司了如指掌的創業者一時也難以承受這個霹靂。

作為95后的創始人,曲斐煊曾將創業視為“一場只準成功不準失敗的戰役,因為肩負了太多人的無條件信任”。遺憾的是,這場戰役在學霸1對1三周年紀念日這天,以公司欠薪停業、家長員工紛紛維權告終。

事實上,教育培訓項目除了受資本熱捧外,還有因學費都是預交制具備現金流相對充裕的特點。《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2018年7月、8月學霸1對1的營收達到了1600萬元左右。那么,已有一定成績的機構為何突然倒閉?

具體原因,恐怕只有曲斐煊才清楚。但不可否認的是,學霸1對1是如今教育培訓行業的縮影。隨著選手的增多,一方面機構獲客成本不斷增長、優質師資難搶、難留。

一位教育培訓行業資深從業者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即便是一流的培訓機構優秀師資力量也流失嚴重,“不少名師為更高的薪酬或自主創業離開平臺”。另一方面,行業也面臨著教育效果判斷缺乏客觀標準、口碑轉換難等困難。

此外,2018年也被視為教育培訓行業的監管大年,去年3月以來教育部多次發文對培訓教師資格、機構運營環境、證照等行業問題進行了嚴格規范。8月22日發布的《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80號)更明確要求培訓機構,“嚴格執行國家關于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合規成本增高、預付金減少意味著平臺現金流變短,2019年可能有更多的機構會倒下”,前述從業者如是說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學霸1對1的主要資方為國金投資和雋泰投資,具體投資金額未公布。但無論金額大小,這家成績不差的機構突然倒閉,著實讓投資人與市場都震驚了一回。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外部環境如何,支撐教育培訓機構活下去、走更遠的永遠是師資力量、教學質量、穩定的生源和資金鏈這四大核心要素。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

2019年在監管、資本雙收緊之下,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如此,對那些符合資質的培訓機構而言,除了要練好內功、未雨綢繆,還需“勒緊腰帶”方能熬過冬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ofo 途歌科技 差評 學霸1對1 紅芯瀏覽器 寓見公寓 健康貓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天天久久精品美美免费观 | 在线播放的午夜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tⅴ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系列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