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丨藍帆醫療總裁李炳容:醫療投資可放眼歐美市場 傳統企業轉型需擴展賽道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23 17:26:18

藍帆醫療總裁李炳容表示,醫療行業投資人不妨將目光放得更長遠,落到中國甚至亞洲以外,聚焦到歐洲和美國。這些地區的企業往往技術儲備較好,估值沒有中國和亞洲地區企業高。

每經記者 滑昂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藍帆醫療總裁李炳容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我一直都沒有離開中國。”再次執掌內地企業,醫療行業的“老兵”李炳容告訴記者。這位藍帆醫療(002382,SZ)新任總裁今年已經69歲,用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的超高效率,帶領著剛剛完成A股史上最大醫療器械跨國并購案的全新團隊,活躍在他最熟悉的醫療市場。

2019年元旦剛過,在藍帆醫療北京辦事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李炳容。才從新加坡飛回國內,李炳容臉上不見疲憊,在與記者一個多小時的交談中,他以藍帆醫療作為典型案例,分享了對中國傳統醫療企業轉型、國際醫療市場投資環境、醫療市場增長點預測等諸多看法。

李炳容認為,醫療器械行業有著自身的特點,“一個細分產品能成就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醫療器械特別依賴并購”。但隨著近年來國內優質并購標的的減少,可供選擇的交易機會頗為稀缺。在他看來,企業因此要不斷拓寬產品線,努力擴展海外市場,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優質標的估值高可放眼海外

去年10月,藍帆醫療成功完成了對柏盛國際的跨國并購,從一個主要從事低值醫療手套生產的企業,一躍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第四位的心臟支架生產企業,并形成產品的高低搭配。    

外界曾對兩家文化完全不同的企業能否迅速融合產生過疑問,時任柏盛國際總裁的李炳容這樣評價如今的新東家,“藍帆醫療是一家非家長制、非家族制的民營企業,跟外資企業、跨國企業都是一樣的,大家公開通過業績來推動生意”。他認為兩家公司的組織、文化和激勵的管理等都是相通的。

然而這一單并購格外引人注目,還因為2018年國內醫療行業投資并購的大環境并不景氣,藍帆醫療以60億元的市值吞下了58億元標的,成為A股史上最大醫療器械跨國并購案。李炳容這樣看待并購,以藍帆醫療為代表的傳統醫療行業企業,在轉型中要抓住機遇,依靠技術推動升級。

“要增加一些創新的產品,才能帶動成長。”李炳容談到。盡管目前醫療行業投資大環境并不向好,甚至在李炳容看來,優質投資標的存在估值過高的問題。但他堅定地認為,由于目前創新技術公司不多,一定要把握住投資機遇,“這個跟經濟發展可以沒什么關系”,李炳容講到。

對此,李炳容還表示,醫療行業投資人不妨將目光放得更長遠,落到中國甚至亞洲以外,聚焦到歐洲和美國。這些地區的企業往往技術儲備較好,估值沒有中國和亞洲地區企業高。

“他們雖然沒有中國市場的經驗,但利用他原有的國外市場,再幫他們推廣中國市場,這個是非常好的。”李炳容說。 

傳統醫療企業轉型有門檻

當前藍帆醫療的轉型,很大程度依靠的是并購柏盛國際。“醫療器械領域進入門檻是非常高的,特別依賴并購,傳統醫療器械企業做大做強需要抓住好的項目并購的機會,有時一個細分產品能成就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李炳容認為。

與其他接觸柏盛國際,想要拆分并購其中國區業務的公司不同,藍帆醫療看到了保持柏盛國際全球化的運營架構才具備平臺型公司的價值。李炳容認為這是國際化視野和先進的管理理念。

李炳容談到,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最稀缺的即是先進的管理理念,還有優秀的科研人才。想要升級產品,不能光靠國內的研發人才,要全球的研發的專才來推動。“但問題就是這些公司有沒有能力吸引這些人來,吸引完了以后怎么管理這些人”。李炳容說。

中國企業相對缺乏高端人才,其次也缺少管理經驗,在升級轉型中困難重重。盡管李炳容認為通過并購能夠快速彌補上述短板,但包括受困于缺少優質標的、企業資金有限等,傳統企業在之后進行投資并購,“不能說沒有機會,但是可能他運作的方位就不夠了”,他進一步分析。

此外,李炳容還認為國內一些企業在升級轉型中,要理性對待行業內的最新概念,例如AI(人工智能)。“這些是平臺,一定要有實際的東西來支撐才能成功,目前還沒有。”但對于一些輔助診斷的技術手段,李炳容也表示,行業還是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他分享了自己對AI醫療器械的看法。

內地醫療企業要擴建賽道

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官方網站數據,2017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達4484億元,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李炳容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其對國內市場的看好。

“目前,國內醫療器械總體滲透率偏低,器械相對藥物使用率不足,產品組合偏低端,存在非常大的發展和進步空間。”李炳容談到。他認為,正是基于目前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特點,國內企業應該進一步擴展自身產品線,來迎接高速發展的市場。

“國內還沒有像強生那樣各類產品都布局的公司。”但李炳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他并非想去模仿強生,而是要讓公司“在不同的賽道能夠提供不同的方案”。例如吻合器,李炳容介紹:“將來如果國內企業技術更加成熟,跨國企業的市場就慢慢被國產拿走,這個就是國產企業的機會。”

擴建賽道,是李炳容認為國內醫療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要手段,“爭取創新的技術,要讓我們在這個賽道的事業站在領先的地位”。

此外,他認為擴建賽道的意義,還在于擴大自身市場規模。不久前,醫藥巨頭施貴寶及禮來的并購動作,預示著醫藥行業逐步進入寡頭時代,李炳容認為,醫療行業與醫藥行業在未來會高度相似。

“(頭部公司)都在不斷地去買新的公司,它要拿那個市場占有率和規模,這個就是將來的趨勢。”李炳容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藍帆醫療總裁李炳容 李炳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综合三区 | 日本私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