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11-25 14:45:55
據媒體報道,三星電子周五向在其半導體工廠工作后患上癌癥的工人們道歉,并承諾作出賠償,從而結束了長達十年的爭議。
每經編輯 孫志成
11月23日,三星電子首席執行官金基南向受害者道歉(圖片來源:東方IC)
2003年的冬天,18歲的黃玉敏(音譯)走在京畿道龍仁市的街頭,凜冽的寒風讓她瑟瑟發抖,卻掩蓋不住她臉上的喜悅,她加快了腳步,想盡快把一個好消息告訴自己的父母——自己被三星半導體工廠錄用了。
當時,在家人眼中,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而黃玉敏也希望能夠通過這份工作,為貧困的家庭帶來足夠的經濟收入。
2007年的一天,黃玉敏突然倒在自己的工位上,隨后,年僅23歲的她在前往醫院的救護車上停止了呼吸。后來人們發現,黃玉敏早在去世前20個月就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急性白血病。
之后的11年間,據工人維權組織透露,共有320名三星工廠的工人被發現患有癌癥,其中因此去世者竟然達到118人。輿論普遍認為,是三星工廠的惡劣環境導致了黃玉敏和其他人的不幸。但是直到2014年,三星才對受害者道歉,但是并沒有賠償。
直到昨天(11月23日),三星終于承認,是其“未能妥善管理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制造廠的健康風險”,并向所有患病員工進行賠償。此時,距離黃玉敏去世已經過去了11年。
早在2007年,黃玉敏去世之后,她的家人就開始走上維權的道路。
她的父親黃相基(音譯)四處奔波,試圖為女兒的死亡討回公道。但三星方面卻認為,黃玉敏的白血病不可能是因工作而引起,三星方面堅稱,三星公司為每名員工提供了最高的員工健康和安全標準。
沒多久,黃相基得知女兒的同事也死于同樣的疾病,他開始收集個案和調查結果,并尋求報紙、電視的幫助,但對方無一例外地表示,“你斗不過三星的”。
2010年,黃相基與亞洲工傷受害者權利網絡(ANROAV)、半導體工人健康與權利維護協會(SHARPS)、韓國金屬工人聯合會(KMWU)等組織發起“問責三星行動”。
2014年5月14日,時任三星副董事長權五鉉(Oh-Hyun Kwon)向受害者道歉(圖片來源:東方IC)
2014年,根據此事改編的韓國電影《另一個約定》上映,在韓國全民圍觀下,三星不得不公開道歉,并承認工人因工作而患病,將提供賠償。
然而風頭過去后,三星并未兌現承諾,2015年10月8日,SHARPS在三星首爾總部門前開始抗議,直到2018年7月,三星終于無條件接受調解員決定。
據環球網報道,11月23日,三星與受害工人家屬就賠償協定正式達成協議。三星電子首席執行官金基南代表公司,向所有受害者表達了深切歉意,“我們真誠地向患病的工人及其家人致歉!我們未能妥善管理半導體及液晶顯示器制造廠的健康風險。”
按照協議,三星將向罹患工作相關疾病的受害者每人最高賠償1.5億韓元(約92萬元人民幣),具體賠償金額,還要看受害者所患疾病的嚴重情況而定。
這些賠償,涉及16種癌癥、某些罕見疾病、流產,以及工人子女所患的先天性疾病。
協議顯示,對受害者造成遺傳性疾病的,三星將賠償500萬韓元(約3萬元人民幣);對于死產和流產的,三星將賠償300萬韓元(約1.8萬元人民幣)和100萬韓元(約6100元人民幣)。
該賠償協議適用于從1984年起,現在或曾經在三星半導體和液晶顯示器工廠工作的工人,同時也適用于三星直接雇傭的或是其分包商旗下的員工。
另外,三星還要捐贈500億韓元(約3億元人民幣),用于改善電子行業的工人安全和健康。
而據維權組織透露,截至今年6月份,已經有320名三星工人或曾在三星工作的工人被查出患有癌癥,其中118人已經去世。
而在中國,三星也因為用工問題被曝光。2015年,證券日報網的一篇文章就報道了三星對待員工的不合理之處。文中提到:
有員工反映:“合約中,員工賠錢的名目多達十幾項,這樣的合同將員工處于劣勢地位,員工利益的保障并沒有充分體現。與三星簽訂合約,就像簽了賣身契。”
一位工人向記者透露:“平時加班有加班費,節假日加班工資加倍,三星又沒有對加班時間有明確限制,工人們每月的加班時間超過法定最長加班時間,是常有的事。”在工廠上工的工人,每天要面臨無形的巨大壓力。
11月23日,三星電子首席執行官金基南向受害者道歉(圖片來源:東方IC)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商之一,三星為高額的經營成本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在日漸衰落的窘境中,不得不采取更為極端手段。但是此次員工患癌維權事件,想必也會讓三星思考自己一直以來的員工政策,做出一些改變。
用了11年時間才最終“低頭道歉”,三星的傲慢,或許源于它在韓國經濟中至高無上的地位。
《華盛頓郵報》曾經把韓國稱作“三星共和國”,說韓國人一生無法避免三樣東西:死亡、稅收和三星。報道中開玩笑似地說,韓國人完全可以生活在只有三星一個品牌的世界里:用三星信用卡購買三星電視機,放進由三星建造的公寓里,然后觀看三星集團下屬的職業棒球隊比賽。
這種說法一點也不夸張。
從銀行發布的數據來看,韓國最大的30家財閥企業幾乎控制了全國40%的經濟。它們不同于“術業有專攻”的日本財閥,也不同于只投資不生產的歐美財閥,它們以家族為核心,既迷戀制造業,又熱衷多元擴張,還擅長跨國經營。
財閥更是被《華盛頓郵報》稱為“凌駕于政府和法律之上的存在”:三星掌管著韓國人出生所在的醫院、安家落戶的公寓,甚至包括去世后短暫停留的停尸房。
2018年7月23日,抗議人員在位于韓國首爾的三星電子總部門前搭建了帳篷。(圖片來源:東方IC)
三星電子也只是三星集團83家子公司中的一家。即便對于三星電子來說,智能手機也不是它的全部,它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器和內存芯片生產商。
三星集團以及與其有親緣關系的60家附屬公司加起來,在韓國全國出口總額和股市總市值中都占據了約五分之一的份額。
韓國一家專門調查財閥及其CEO經營業績的網站,名為“CEOScore”。2013年,其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韓國500強企業里,三星、現代、SK、希杰、樂天等五大財閥的子公司數量雖不到企業總數的五分之一,創造的凈利潤卻占總凈利潤的66.2%。
在韓國的商業街上,本土快餐店的生意比麥當勞、肯德基等歐美快餐火爆得多,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店背后也都是希杰、三星這樣的大財閥;鬧市區高層建筑的廣告牌上,滿眼盡是“HUNYDAI(現代)、SAMSUNG(三星)、LG(樂喜金星)、KB(大韓銀行)、KT(韓國電信)”等民族企業的廣告。
今日首爾的地標——清溪川,當年暗渠叢生,周圍到處是血汗工廠,河水中散發著陣陣惡臭,滿眼貧窮。而今天,這一切已被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和繁忙的金融中心所取代。建筑前面的店鋪是亞洲客流最密集的商業區,上班族和大學生在這里漫步,河邊種著梅花和柳樹。財閥們不是壟斷了一國經濟的貪婪巨龍,他們也為普通韓國人創造了富裕的生活。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環球網、證券日報網、華盛頓郵報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