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8-11-17 07:36:06
魏銀倉靠著董明珠入股增加了珠海銀隆成活下來的概率,并通過大股東的地位維持財富,和董明珠的爭斗帶來的危險,對他來說是值得的,要想獲得總要有點代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銀隆新能源》最近一篇充滿火藥味的戰斗檄文中,魏銀倉是狼狽不堪的,但稍微梳理魏銀倉的歷史,就會知道他絕不是那種可以任意揉搓的角色。可惜他這次碰到的是董明珠。
2016年中國企業領袖年會,還是董明珠和魏銀倉的蜜月期,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終止收購珠海銀隆之后,當眾宣布要投資珠海銀隆。她夸珠海銀隆電池比特斯拉還出色,她說,“這么好的技術為什么有人反對呢?”“因為他們只看到眼前,鼠目寸光。”
魏銀倉和賈躍亭都在造車,同樣在該年會出現的賈躍亭正處在艱難時刻,四處拉投資,手機產業鏈四處是窟窿,造車又是個無底洞。魏銀倉和賈躍亭遇到了各自的貴人,但還是一個辭職,一個到了海外繼續造車。
當時在董明珠看來,珠海銀隆是“長期埋在沙漠里的金子”,魏銀倉在2017年3月的一次公開發言中豪言“銀隆的估值應該在8萬億、80萬億”。如果珠海銀隆發展真的不錯,雙方的矛盾可能就掩蓋下來,無奈董明珠投資不久,珠海銀隆就不斷曝出拖欠供應商,工地停工等問題。去年業績也大幅下降。
今年8月,董明珠在接受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報道組采訪時表示:“銀隆這個項目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主要是企業有一些管理漏洞。”現在看來,這個管理漏洞,就是指魏銀倉時代企業管理出了問題。魏銀倉在董明珠進入不多久就辭去董事長一職,有媒體報道格力出身的管理者實際上控制了珠海銀隆核心崗位。
董明珠入股之后,珠海銀隆發生的事情讓她很不高興,比如管理不到位,執行力有問題,但令外界震驚的是珠海銀隆自己曝出的,珠海銀隆的中小股東指責魏銀倉挪用10億元,已報案;魏銀倉可能會進入監獄,這已有前車之鑒;雷電照明創始人吳長江也被起訴挪用公司資金,一審被判十多年。雷電照明是上市公司,管理依然有漏洞可鉆。魏銀倉和吳長江都被指責在澳門賭博,輸了錢。
珠海銀隆一直謀求上市,除了被格力電器收購,還曾試圖IPO。在董明珠入股之前,有不少上市公司就已入股該公司,可以說魏銀倉一直就很明白怎么使用融資工具。珠海銀隆能吸引投資者,有一個好報表,其發展速度,只在董明珠入股之后速度才慢了下來。
珠海銀隆走的線路就是典型的以投資換市場,他在南方建廠,市場卻主要在北方,還打進北京市場,他宣布了很多巨型投資,在董明珠進來之后這些投資還不斷宣布出來,但最終卻鮮有落實。從后來媒體報道的珠海銀隆窘態看,珠海銀隆因為電池密度小,司機并不喜歡,所以珠海銀隆的快速發展是階段性現象,等到司機們用了一段時間,銷售就會涼下來。但如果各地建有工廠,綁架地方政府利益,也有可能持續獲得區域性市場。
魏銀倉是個生意人,諳熟不少生意人的套路。魏銀倉很能干,他大致1997年開始從商,主營汽車維修、城市公交、地產和高速公路相關業務。他曾擁有“中興汽修廠”,曾是武安最大的汽修廠。他擁有的邯武路收費站是武安通往邯鄲的交通要道,也是冀中南,山東通向晉蒙等西部地區的重要通路。他旗下的邯鄲邯武公路發展有限公司曾牽涉一起國企老總貪腐案。但后來,他突然就賣掉修理廠和其他廠房,移民美國,后在當地政府勸說下又放棄綠卡回到中國。
2011年10月,他以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名義去見領導干部,其時他的業務范圍主要還是在國內,他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在珠海先后開發了3個以“山海一品”為名的住宅項目。他的生意運作平臺廣東銀通幾度更名,曾于2008年11月卷入過在2009年年末的投資,讓他走向造車之道,從而打開全國聞名的通道。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個小打小鬧的地方商人。2009年12月30日,珠海銀隆由廣東銀通和珠海恒古兩家公司合資成立,2011年7月,珠海銀隆通過子公司收購了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美國奧鈦(Altair Nano),持股51%。對于是次收購,魏銀倉稱“這一舉改變了我國沒有鋰電池材料知識產權的局面”。這個美國的邊緣電池技術從此走進中國。
在入股珠海銀隆的時候,董明珠說珠海銀隆“不缺技術就缺錢”,孫宏斌也這樣說過樂視影業。好多牛人投資的時候,都有這種印象。他們都低估了另外一個行業的復雜和難度,也并沒有看清另外一個公司的真相,對接手一個陌生企業準備不足。
魏銀倉不是技術出身,不是技術出身也可以整合技術,喬布斯就做了很多整合式創新。但這種創新往往會有爭議,比如漢能的整合,也是在海外收購技術,一直靠關聯交易。
董明珠很有名,但她不算頂級有錢人,她為格力付出了一生,但為銀隆付出了一生賺的錢,當然會特別認真對待。董明珠的戰斗力令人印象深刻,以前和寶能戰斗戰斗力爆棚,她后來碰到的很多事情都火藥味十足,也只有碰到這樣的人,魏銀倉才能很快在公司被邊緣化。
不管怎么樣,魏銀倉靠著董明珠入股增加了珠海銀隆成活下來的概率,并通過大股東的地位維持財富,和董明珠的爭斗帶來的危險,對他來說是值得的,要想獲得總要有點代價。
(證券時報記者 余勝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