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3 21:53:29
“改變挖土、賣土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把加快稀土產業提檔升級,實現資源轉化增值作為重中之重。”9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包頭市委書記張院忠在“第十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上表示。中國稀土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恒將我國稀土產業目前所處階段稱為“集團整合震蕩期”,多方面的競爭呈現升級的局面。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實習編輯 魏官紅
中國的稀土儲量在全球處于前列,卻在開發利用上未能搶得先機,由大向強的路途走得頗為坎坷。在經歷了2017年的價格“暴漲”后,沉寂多年的稀土行業重回大眾視野。
“改變挖土、賣土的粗放型資源開發模式,把加快稀土產業提檔升級,實現資源轉化增值作為重中之重。”9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包頭市委書記張院忠在“第十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以下簡稱稀土產業論壇)上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與會者表示。
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恒將我國稀土產業目前所處階段稱為“集團整合震蕩期”,多方面的競爭呈現升級的局面。中國稀土學會理事長李春龍提出,應當注重規模化管理,防止沖動進入和退出。
在稀土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長期以來“小、散、亂”的局面帶來了諸多弊病,隨著近年來六大稀土集團為主導的市場格局形成,行業走向集約化發展。
“有關部門持續推進稀土資源開發整合,全國稀土探采礦從2011年的129個減少到現在的86個,同時,我國近年來積極支持六大稀土產業集團的組建重組,推動稀土資源優化,目前大部分采礦權已經整合到稀土集團,稀土開發的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自然資源部礦業權管理司司長姚華軍在稀土產業論壇上表示。
按照2016年10月出臺的稀土行業“十三五”規劃,2020年底前,六大稀土集團完成對全國所有稀土開采、冶煉分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整合。以2016年完成稀土行業大集團整合為界,陳占恒將2017年至今稱為我國稀土產業發展歷程的第五個階段——集團整合震蕩期。
陳占恒認為,這種震蕩主要表現為大集團之間的競爭、大集團與綜合回收利用企業之間的競爭、國內稀土企業與國外稀土企業的競爭、稀土產業政策調整與打擊違法違規和環保治理的影響。
“要加快稀土集團內部實質整合,因為有的集團還不是真正的整合,還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壓減低端無效產能,逐步向新材料終端應用一體化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規范的指標體系,這些指標不外乎是持續、環保、功能應用,體系建立后,資源分配有章可循,從而加強六大集團的管控能力,同時形成兩到三家深加工龍頭企業,真正發揮行業的主導作用。
對于六大集團對于行業的帶動作用,中國稀土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杰指出,民營企業資金有限,看到有潛力發展的領域,六大集團應該帶頭加大投入。李春龍則認為,要注重規模化管理,防止沖動進入和退出。
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專訪時則表示,稀土行業集約化程度不夠是多年存在的問題,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方向肯定是盡量減少,最終要看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進行“大浪淘沙”。
“緬甸、越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加拿大、非洲、南美和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國際市場稀土原料類產品現實和潛在的供應國。海外稀土進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態勢,特別是自2015年以來,稀土進口量大量增長,稀土國際市場格局正發生較大變化。”張洪杰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與會者表示。
行業變化的是外部環境,不變的是產業發展方向。張洪杰指出,我國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壯大的根本出路在于稀土新材料及其高端應用產業的發展,建議加大對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李春龍介紹稱,按照稀土產業鏈中的五個層次,即稀土精礦-稀土原料-稀土材料-元器件-終端產品來劃分,各層次附加值的比例為1:2:17:28:52。我國稀土產業直接產值不足800億元,加上上下游也僅1000億左右,整體是個相對較小的“盤子”。其中,稀土礦產值占比17%,冶煉分離產值占比27%,稀土功能材料占比56%。
在多年努力下,我國的稀土功能材料領域的資源利用水平提升。2015~2017年,稀土功能材料中除了三基色熒光粉產量有所下降外,其他功能材料的產量均有明顯上漲。“這說明我國稀土下游應用的前景看好。”張洪杰表示。
但張洪杰也表示,目前整體的情況特點仍然是我們屬于世界稀土原料生產大國、功能材料生產大國,但還不是稀土高端應用的強國,稀土在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端應用領域與國際存在差距。
“中國的炭纖維材料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在爆發的前夜,不管在成本、批量生產還是高端應用上,應該說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我們希望高端稀土材料也能進入這個轉折點。”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表示。
稀土行業下游應用的發展亦需要一個穩定的原材料市場環境。稀土原料價格在去年經歷了恢復性增長,在今年4月回調后價格保持平穩,截至2018年8月16日,平均價格指數為137點。李春華認為,行業總值較低是容易產生波動的原因之一,此外政府應當引入風險管理,使得稀土原料價格保持相對平穩。
同步播報: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