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10 19:39:09
9日9日,阿里體育與重慶市體育局簽約,將其自創IP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總決賽落戶重慶。阿里體育還披露了自身的IP運營的思路和框架,即主要包括城市IP服務、校園體育和電子體育,同時借力阿里巴巴數字生態鏈為其線下體育賦能。
每經記者|王琳 每經編輯|文多
隨著阿里體育大廈在重慶市九龍坡區正式落成,阿里體育也正式將其電競的棋子落在山城重慶。
9日9日,阿里體育合作伙伴大會在重慶開幕,阿里體育在會上與重慶市體育局簽約,將其自創IP世界電子競技運動會(以下簡稱WESG)總決賽落戶重慶,同樣落戶重慶的還有阿里體育電子體育總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盡管電子競技是阿里體育IP運營的一部分,但由于未參與其他體育巨頭對熱門賽事版權的爭奪,此前外界一直對阿里體育的IP運營戰略存有困惑。在此次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體育披露其IP運營的思路和框架,即主要包括城市IP服務、校園體育和電子體育,同時借力阿里巴巴數字生態鏈為其線下體育賦能。
本次合作伙伴大會的最大亮點,是阿里體育將重慶作為WESG總決賽和電子體育總部的落戶城市,而沒有選擇沿海或一線城市。對此,阿里體育COO余星宇解釋稱,重慶近年來電競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頭部賽事在這里落地。
阿里體育電子體育事業部總經理王冠在今年1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對于市場推廣行為來說,去一線城市是合適的,但阿里體育是想從底層做起,二三線城市這時候發展潛力非常大。
據了解,WESG是阿里體育在2016年打造的一項世界級賽會制電競大賽,比賽項目參照奧林匹克運動會章程設定。據WESG官網顯示,阿里體育平均每年在WESG投入超過1.5億元。另有公開信息顯示,阿里體育一直以推動電子競技進入奧運會為目標,在今年亞運會上,多個電競項目也入選了表演項目。
“電競是一個社會的現實(存在),它和傳統體育不是一個層次的問題,兩者需要逐漸融合,但全部融合也不可能。我們只能在某些運動會上有一定程度上的結合,滿足電競愛好者的需要。這是一個需要探索的問題。”亞奧理事會終身名譽副主席魏紀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一直以來,體育市場被認為是“版權為王”。但外界此前一直認為,作為體育產業的“晚到者”,市場中的大IP已基本都被其他體育巨頭掌握,背靠“金主”的阿里體育,在版權領域卻表現有限。
在9月9日的合作伙伴大會上,阿里體育將其IP運營分為城市IP運營、校園體育和電子體育三個部分。據介紹,在城市IP運營方面,阿里體育已獲得世俱杯獨家冠名權、杭州馬拉松賽事開發和運營權,并將與浙江體育局在杭州亞運會運營方面進行合作;在校園體育方面,阿里體育已擁有CUMA、CUFA、CUBA、PAC12等賽事IP;電子體育方面,則主要是借助WESG,希望將賽事打造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第三方電競平臺。
阿里體育一直將自身定位為體育經濟的基礎平臺,在上述IP運營時,主要也是以平臺化的模式運營,成為IP服務提供商。
但是,承辦賽事帶來的虧損魔咒,一直是橫亙在城市體育前的大山。魏紀中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般來說,現在大型賽事80%最終靠政府埋單。而中國體育場館協會副理事長劉亞群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估計全國有70%以上的體育場館都是虧損的。
此外,阿里體育還一直在希望借力阿里生態為其賦能。例如,阿里體育在去年8月上線“運動銀行”,希望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動門檻。
“未來阿里體育將推進體育運動線上線下徹底結合,用阿里生態賦予體育運動更多科技元素,讓運動變得更簡單。”阿里體育創始人兼CEO張大鐘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