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9-03 20:31:59
近日,基金業協會公布了截至7月底的規模數據,其中,貨幣基金的規模進一步猛增,達到了8.6萬億元,而公募整體規模也輕松越過13萬億元大關。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截至7月底的規模數據,從數據來看,公募整體規模不僅輕松越過13萬億元大關,而且迅速奔向了14萬億元。
其中,貨幣基金的規模進一步猛增,達到了8.6萬億元。而如果從今年以來的數據來看,債基的規模增長同樣讓人眼前一亮。
貨基單月猛增900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7月底,貨幣基金數量為348只,總份額為8.6萬億份,凈值規模為8.6萬億元,回看6月底,貨幣基金同樣是348只,但是凈值規模還只有7.7萬億元。也就是說,單單這一個月時間,貨幣基金的規模就增長了約9000億元。
而如果從年初至今的數據來看,更能看出這一個月的增長有多迅猛,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348只貨幣基金的凈值規模約為6.7萬億元。可以發現,從6.7萬億元到7.7萬億元,用了半年時間,而從7.7萬億元到8.6萬億元,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
這樣的表現,除了余額寶平臺進一步放開等方面的因素,其實基金公司和第三方在貨基上也推出了更加多樣化的體驗,比如有的基金公司將貨基“t+1”的贖回縮短到了“t+0.5”,而有的第三方,為了投資者可以一次性申購多只貨基,甚至開發了可以同時申贖多只貨基的智能服務,以滿足投資者對于“t+0”的需求。
有業內人士就表示:“貨基t+0額度降低,逼著平臺和基金公司嘗試新的玩法,作為一個用來吸引投資者的底層產品,各方都卯足了勁。”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以來,貨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卻是一路下滑,但就算如此,貨基的規模依然出現了大幅增長。不過,從截至6月底的數據來看,機構資金在貨基中的整體占比在降低,而個人投資者的持有比例在持續上升。
而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的話,即使8月份新基金的發行規模僅有200多億元,但在權益市場沒有太好賺錢效應的情況下,存量貨基規模只要稍微一發力,很有可能已經助力公募整體規模奔向了14萬億元。
債基今年已增4028億元
除了貨基,再來看下其它類型基金的表現,難得的是,在7月份,所有類型的基金均獲得了份額和凈值規模的雙增長。
其中股票基金,份額從6月底的6468億份,增長至6611億份,凈值規模從7746億元增長至7956億元;混合型基金份額從6月底的14159億份,增長至7月份的15153億份,份額從15761億元增長至16663億元。
不過如果從年初的數據對比來看,今年來的混合型基金,不管是份額還是凈值規模,均出現了明顯下滑。具體來看,截至2017年底,混合型基金的份額為16315億份,凈值規模為19378億元。相較于上述7月底數據,在今年前7個月時間里,混合型基金凈值規模減少了約2715億元。
而今年以來表現不錯的債基,反應到份額和凈值規模上,則都收獲了明顯的增長。截至2017年底,債券基金總份額為14092億份,凈值規模為14647億元,而截至2018年7月底,債券基金總份額為17908億份,凈值規模為18675億元,相當于7個月時間增長了4028億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