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8-02 10:41:25
如今更能反映行業特點的,是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正確處理住房經濟屬性與民生屬性的關系,突出其民生屬性。
每經記者 蔡雅蕓 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夢妤
“城鎮化還在持續推進,城市的更新改造和新經濟的發展,也需要房地產業在各配套服務方面的發展。再加上二胎政策的放開,單人家庭、單親家庭以及“丁克家庭”比例的提高,新市民的剛性需求和原居民改善性需求會持續釋放,所以不必為未來房地產市場擔憂。”在博鰲地產論壇開幕演講中,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原副會長、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中一如是表述。
朱中一認為,由于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土地購置面積、商品房銷售面積、商品房銷售額分別同比增長了9.8%、7.2%、3.3%、13.2%,即使下半年增長減緩,全年的這些指標也會接近或超過去年。
目前,不少地方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商品住房價格上漲、住房供需不平衡、結構不合理、租房市場發展緩慢、住房保障不充分,以及經濟和財政增長過度依懶房地產等問題。
在他看來,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高,除前兩年已常說的由高速增長轉向平穩增長,由傳統粗放的建造方式轉向建筑工業化、住宅產業化的建造方式外,如今更能反映行業特點的,是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正確處理住房經濟屬性與民生屬性的關系,突出其民生屬性,以滿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另外,還需要協調推進與住房制度匹配的金融、土地、稅收等制度的改革與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繼續實施并完善差別化調控,落實地方主體責任,堅持因地因城施策,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讓更多市民安居宜居。
對于目前的房地產行業,朱中一分析表示,許多企業存在高負債和金融高杠桿風險,要拓寬融資渠道,把控風險,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投資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