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30 21:33:21
通過產業聚集來規劃建設小鎮,再吸引人口,是一種良性模式。但在現實中,部分地方政府希望通過先行建設小鎮來吸引和帶動產業,而產業能否導入是未知數,這其中存在風險。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陳夢妤
兩年前,特色小鎮概念橫空出世,毛筆小鎮、汽車小鎮、機器人小鎮等不斷涌現。
兩年后,除了住建部公布的兩批403個國家級特色小城鎮以外,各省區市提出打造的特色小城鎮和特色小鎮數量已超過1500個。
而同期存在的,還有頻現報端的特色小鎮盲目發展、過度追求數量目標和規模目標,以及房地產化傾向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根據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的定位,是要將“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建設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目的是“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經濟轉型升級”。
然而,“當前特色小鎮發展存在定位不準、質量不高、特色不鮮明、市場化不足、重物不重人、盲目舉債、房地產化傾向明顯等七方面問題。”7月30日,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在《國家特色小城鎮投資發展潛力研究報告(2018)》發布會上如是表示。
成熟的特色小鎮,都是有產業基礎、有特色優勢,在市場環境中自然成長起來的。而不具備條件,靠行政推動,一味模仿復制,勝者寥寥。對開發商而言,建設小鎮并不困難,但如何運營一個小鎮、讓小鎮活下去,各方仍在尋找答案。盡管官方一再強調去地產化,房地產卻仍是小鎮重要的創收手段。以特色小鎮之名獲取土地,最終建房賣房的案例已經頻現。特色小鎮沒有房地產,就不形成一個小鎮。發展特色小鎮離不開房地產,但必須去房地產化,要和多產業融合,把房地產帶入新的路徑。
在這點上,多位專家表示,通過產業聚集來規劃建設小鎮,再吸引人口,是一種良性模式。但在現實中,部分地方政府希望通過先行建設小鎮來吸引和帶動產業,而產業能否導入是未知數,這其中存在風險。
“小城鎮的發展潛力不簡單等同于現階段的經濟實力,它既取決于自身獨特的資源,又受外部環境影響,既受惠于當前的發展現狀,也取決于未來的成長空間。同時,環境載體的承受度、社會服務保障度甚至口碑知名度等都會對發展潛力產生一定影響。”中國建筑設計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馮新剛認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