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9 21:18:06
“三季度的這段反彈是下半年最值得做多的時間窗口”,在港股市場疲軟之際,市場出現了這樣的聲音。多家基金機構也表示,基本同意這樣的說法。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肖芮冬
對于2017年的港股大牛市,不少投資者記憶猶新,也正是2017年的大漲讓他們對2018年充滿期待。然而,恒生指數在1月底創出33484點的歷史新高后,便持續震蕩下行至今。
不過就在市場一片疲軟的時候,市場上出現了“三季度的這段反彈是下半年最值得做多的時間窗口”的聲音。多家基金機構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基本同意上述說法。
具體從板塊來看,低估值藍籌、消費龍頭也再次被看好。
從今年1月初的33484點一路下跌至本月最低的27746點,恒生指數最大跌幅達到了14.87%,眾多知名個股也出現了較大下跌。雖然目前港股市場行情還不算明朗,但不少機構對反彈的預期還是比較一致的。
興業證券張憶東就表示,港股反彈的條件已經具備。第一,近期終于等到“去杠桿”的執行力度和節奏明顯優化,這將緩解當前信用驟然緊縮帶來的風險,社融增速有望企穩甚至反彈,系統性金融風險概率大大下降。第二,港股的估值重新回到歷史底部區域,股息回報率顯著提升,低估值和高股息重新開始吸引內地資金南下。第三是,港股公司繼續大舉回購,7月回購將創2007年以來的歷史記錄。不過,張憶東仍維持“反彈”判斷,政策改善并非“去杠桿”結束,中期風險仍在。
萬家基金海外投資部總監郭成東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整體認為下半年港股消化負面因素沖擊之后,伴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改善,市場估值有望回到合理水平,判斷下半年港股市場是先抑后揚。”
一大型基金國際業務投資總監也向記者表示,從估值、資金流入、企業預增等多方面來看,基本贊同三季度港股有較好機會的觀點。
面對預期中的反彈行情,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呢?
興業證券表示,今年二季度末三季度初是港股的“至暗時刻”,也是三季度反彈的加倉期,8月初提升倉位到中性略偏高即可。不過,港股調整期仍未結束,倉位也不必激進。
對于具體板塊,張憶東指出,保險股(低估值+業績改善+中長期成長性好)、銀行股(低估值+悲觀預期修復+高股息率)、石油產業鏈等低估值藍籌值得關注。其次,在消費、教育、博彩、科技等行業,可以圍繞中報業績和分紅,進一步優選性價比高的龍頭。再次,低估值的地產及周期龍頭有博弈性反彈機會。但中期來看,仍需提防全球流動性收縮等帶來的風險。
另外,郭成東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建議關注估值提升的周期股及集中度提升的消費、醫藥、TMT等成長股。
此外,記者也從市場發現,雖然港股大市此前較為沉悶,但也不乏亮眼的個股、板塊,比如教育板塊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