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26 18:16:01
由于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AMR)并沒有給出“允許”的答復,這場歷時21個月的收購案終止,這將導致高通為此付出20億美元的解約金。對此,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表示:“在協議終止后,我們會按照此前計劃啟動多達3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為我們的股東提供巨大的價值。”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文多
接近兩年的收購案終于塵埃落定。美國時間7月25日是全球最大半導體芯片制造商之一的高通公司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制造商的最后期限,由于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SAMR)并沒有給出“允許”的答復,這場歷時21個月的收購案終止,這將導致高通為此付出20億美元的解約金。
對此,高通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莫倫科夫(Steve Mollenkopf)表示:“在協議終止后,我們會按照此前計劃啟動多達3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為我們的股東提供巨大的價值。”
除了巨額“分手費”外,要看到,目前高通主營業務集中在銷售智能手機芯片與專利授權,如能收購成功,不僅能增強高通在5G技術領域的領導力,還能極大地推動高通業務多元化,讓其切入汽車、物聯網等其他領域。
今(26日)日,高通公司發布了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財報顯示,高通本財季總營收為5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54億美元相比增長4%;凈利潤為1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9億美元相比增長41%;每股攤薄收益為0.82美元,與去年同期的0.58美元相比增長41%。
高通擁有兩個核心業務部門,其中生產手機等設備芯片的CDMA技術部門實現了大部分營收,為40.8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40.52億美元相比增長1%,與上一季度的38.97億美元相比增長5%。高通CEO喬治·戴維斯(George Davis)在財報會議中稱,該部門的業績反映了中國設備制造商的“強勁需求”以及蘋果的“需求在下降”。而另一業務部門則是向智能機制造商提供專利授權,營收為14.7億美元,高于市場預期的9.76億美元。
高通預計,下一季度的營收為51億美元至59億美元,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攤薄后每股收益預期為75美分至85美分。
另外,史蒂夫·莫倫科夫還稱:“第三財季的業績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這得益于整個公司強有力的執行,包括技術許可業務的強勁表現。我們收購恩智浦的協議將在今天(美國時間)截止,如屆時未收到任何新信息,我們計劃終止收購協議。此外,在協議終止后,我們會按照此前計劃啟動多達3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為我們的股東提供巨大的價值。”
當財報會議上有分析師問,為何不繼續延長要約給監管方更多時間時,莫倫科夫表示:“高通除了通過并購尋求新機遇的同時,也需要提供確定性,不僅是給投資人和合作方確定性,也需要給員工以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10月,高通便對恩智浦發出收購邀約,這是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交易之一。
眾所周知,高通是當前全球手機芯片霸主,而它能擁有今天的地位與“高通稅”收費模式頗有關系。對中國手機品牌,不論是否使用高通芯片,都需要向其支付專利費。在2015年發改委介入后,修改為“在我國境內使用而銷售的手機,按整機批發凈售價的65%收取專利許可費。”但這種按照整機售價一定比例收費模式的不合理性,仍導致高通曾多次受到各國反壟斷機構的調查。
而高通收購恩智浦之所以備受矚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恩智浦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之一,其擁有眾多的專利,而在收購飛思卡爾之后,更是成為全球最大的MCU與汽車芯片供應商。一旦高通收購成功,高通業務將擴展到汽車電子、身份識別、射頻以及其他領域,屆時,高通很有可能將在手機領域的“高通稅”模式復制到智能汽車、物聯網等領域。
7月上旬,高通高級工程副總裁兼技術許可業務(QTL)法律顧問陳立人,曾透露過高通對自動駕駛和物聯網領域的收費標準。其中,自動駕駛將以汽車中的通訊裝置MTU的價格為基數,收取不超過5%的許可費用。物聯網設備以其中的M2M模塊來做參考,每個部件收費標準為50美分。
目前,高通主營業務集中在智能手機芯片與專利授權兩大業務,然而,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現史上首次下滑,而2018年已經過去的這兩個季度里,市場同樣在持續下滑。與此同時,隨著收購案的失敗,高通試圖迅速切入汽車、物聯網等增量市場的計劃,也受到阻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