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7-03 23:13:35
6月26日,早上八點,督查組一行準點出發,按照此前的安排,督查組各小組分赴撫順相關黑臭水體的河段開展整改情況督查工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督查組巡河發現,每條被巡查的河流督查組都要走完全程,沿河尋找疑似問題,手機顯示,每天行走的步數超過3萬步。同時,為防止暗管排污,督查組多次下河排查。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進入6月下旬,撫順的天氣開始變得燥熱,雖然夜間偶有短時的降雨,但是白天的氣溫節節攀升,達到30多度,強烈的紫外線,對于戶外作業是一種考驗。
6月26日,早上八點,督查組一行準點出發,按照此前的安排,督查組各小組分赴撫順相關黑臭水體的河段開展整改情況督查工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督查組巡河發現,每條被巡查的河流督查組都要走完全程,沿河尋找疑似問題,手機顯示,每天行走的步數超過3萬步。同時,為防止暗管排污,督查組多次下河排查。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次巡查的重點是此前地方上報已經完成黑臭水體整治的河流,但是現場巡查,在一些河流沿線仍然發現了一些排污口或排污口沖刷的痕跡,只是現場未能看到有任何水流排出。在督查過程中,河道沿岸的企業大多數都被取締或暫時停產,從這些暫時停產的企業生產信息看,有些企業甚至是在督查組到來前幾天剛停產,而企業也說不出停產的原因。
對于位置相對偏遠一點的郊區河流而言,督查組巡河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因為河道兩岸基本上都是農田或長滿草的荒地,為了排查沿河是否存在違規排污口,督查組工作人員只能沿著河兩岸邊走邊檢查。
拉古河~李石河是渾河南岸的一級支流,發源于拉古鄉西山城子,上游稱拉古河,下游稱李石河,河道長30.6公里。
撫順市介紹,2017年已完成對彰武路小區污水口截流,新建1座小型污水泵站和1000米壓力輸送管道,終點接入春華街污水干管。
記者了解到,督查組對于黑臭水體整治成效的判定主要有四項指標,分別是:公眾滿意,公眾評議結果滿意度高于90%;水質合格;控源截污,沿河污水收集處理體系基本建成并有效運行;垃圾清理,沿河垃圾收集、轉運及處理處置措施有效落實。根據要求,滿足公眾滿意或水質合格其中一項,且同時滿足控源截污和垃圾清理兩項要求,作為現場督查基本消除水體黑臭的判定條件。
因此,督查組在對李石河的督查過程中,尤其是巡河過程中,對于控源截污和垃圾清理檢查得非常仔細。部分河段河底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冒泡現象,為了排除存在河底埋管排污的可能,督查組甚至多次下河,對冒泡點進行多次翻挖,直到排除暗管。
值得注意的是,督查組在李石河的上游發現了一個較大規模的廢棄選鐵廠,據當地政府部門介紹,因為違反環保、國土、水利有關法律法規,該選鐵廠被關停。督查組在現場檢查時發現,雖然該廠已被斷電,沒有生產的痕跡,但是在靠近河岸的空地上,一個十余米高、幾百平米的礦渣堆未清理。
無獨有偶,在李石河的下游,督查組同樣發現了一個已關閉的礦場里面,堆了一兩座小山一樣高的礦渣,而礦渣堆放地就在李石河河岸上。
同時,督查組在巡河過程中發現,與李石河僅隔一條馬路的一個廢棄廠區內,未有任何遮蓋、防滲等處理地堆放了滿滿一個廠區的垃圾。
對此,當地一位負責人介紹,這個廠區此前是一個造紙廠,后來廢棄了,現在里面堆放的這些并非垃圾,而是另一個造紙廠運過來臨時堆放的廢紙邊角料。
但是,記者走近發現,這些一個連著一個的垃圾山并非廢紙,而是黑色的泥土混雜的塑料等各種廢棄物,隨意堆放、散發出刺鼻的臭味。
在近處由于被垃圾山擋住看不到里面的情況,但從遠處看,督查組發現躲在垃圾場后面的還有工程車輛正在作業。
實際上,雖然督查組仔細排查,但是在李石河十余公里的黑臭水體整治河段中巡查并未發現有排污口正向河里排污,即使有可疑的排污口,基本上也已經看不到任何排放。而且令督查組感到奇怪的是,督查組在檢查過程中發現,沿河兩岸的企業要么是已經被關停、取締,要么是已停產。
隨后,督查組在巡河過程中發現了李石河沿岸有一家“撫順經濟開發區三順山野菜加工廠”,該廠并未被當地政府上報進沿岸企業中。而該企業也是鐵門緊閉,如果不是門口懸掛著一個不大的招牌,很難發現這是一家工廠。
督查組隨即敲開鐵門,整個廠區只有一個中年人,該中年人自稱是在該廠做工程的,并不是該廠人員,他介紹,該廠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進行任何生產了。督查組現場檢查時該廠也確未生產。
但是,督查組卻在加工車間看到一桶尚未加工完全的產品,整個加工車間可謂一塵不染,并不像久未開工的樣子。
在未找到明顯證據的情況下,督查組選擇暫時離開。為了查明相關證據,兩天后,即6月28日晚上十點,督查組在未通知地方相關人員的情況下,再次突擊檢查撫順經濟開發區三順山野菜加工廠。
此次夜查時,該廠有兩名工人正在值班,督查組人員故意將兩名工人分開,問該廠停產了多長時間,一名工人回答的是停產了幾天,而另一名工人回答是要求整改,有大半年沒有生產了。二人的回答明顯不一致。
緊接著,督查組直奔該廠已經生產完成的產品庫,在檢查產品生產日期時發現,最近的一堆已經封箱的成品外箱上的生產日期是“6月22日”,還有一些外箱上的日期是5月份和4月份。
對此,該廠一名工人解釋稱,并不是那時候生產的,是為了讓產品看起來新鮮,在當時生產的時候故意將生產日期往后寫,所以寫了“6月22日”。
同時,現場檢查時督查組發現,該廠的污水處理設施是一組銹跡斑斑的鐵箱子,鐵箱子上居然用白色的粉筆寫著“沉淀池”、“污泥池”等相關工藝的名稱。而處理設施的進水口和出水口都未有管道連接,其旁邊的發動機是嶄新的,也未有任何的電路連接。
記者爬上鐵箱子卻發現,鐵箱子里面的處理工藝設施全部是新的,沒有任何使用過的痕跡。
在一系列證據面前,該工廠的一名工人承認,企業因為要整改所以上馬了這套設備,但是設備并沒有使用過,企業的污水一直都是直排。
實際上,這并非個案。督查組在廠南明溝進行公眾滿意度調查時,一位正在河邊抽地下水的工人介紹,前兩天上游的水還挺大的,就這兩天突然停了。之前往外流水的管道都給堵上了,已經堵了三四天了。
廠南明溝周邊的老百姓也介紹,前幾天水還是很多的,現在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不流淌了,此前一些企業都往河里面排水,水比醬油還黑,擔心檢查走了之后,企業又會往里面排污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