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8 23:38:01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劉洋 每經編輯 曾健輝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卓攝
科技如何賦能重塑零售模式?智慧供應鏈又如何全面提升社會效率?6月2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科技賦能:預見零售未來——2018未來商業”系列首場沙龍在北京如期舉行,與會大佬就此展開了一場重量級的智慧碰撞。
沙龍匯聚了科技、零售、資本、供應鏈、投融資和政府等多領域的60多位行業大咖和行業資深人士共話“未來商業”。現場階段性盤點了2018年零售變革新趨勢、新變化和新戰況,聚焦零售科技、效率革命、技術與資本等幾大維度,探索未來零售的無限可能。
本場沙龍得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和智庫機構智慧物流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在沙龍開始前,成都市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肖華首先介紹了成都良好的投資環境。
作為《每日經濟新聞》最新成立的創新型內容生產團隊,未來商業報道部以打造“智庫+媒體”為主要方向,依托智慧物流研究院等平臺,整合“新經濟”資源,深入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領域,圍繞以電商、零售和物流為核心的產業鏈上下游,重點關注線上線下產生的眾多成熟、新生的商業形態及發展,緊跟“未來商業”發展風口。今后,“未來商業”將打造成《每日經濟新聞》旗下知名品牌,樹立在新經濟領域的核心影響力。
作為全國首個設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的城市,成都對新經濟發展的重視可見一斑。肖華介紹,成都已成立全國首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重點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業經濟、流量經濟和共享經濟六大新經濟形態,致力于成為新經濟的引領者、培育地、集聚地和創新區。成都在新零售城市創新指數上排名靠全國前列,歡迎各大企業赴成都創新創業、投資興業。
沙龍現場,嘉賓濟濟一堂,分別就零售科技、效率革命、技術與資本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京東商城產品運營機構負責人劉光月、隱山基金投資副總裁張羽、怡亞通副總裁邱普先后發表三場重磅演講,引發全場熱議。
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包括商湯科技、每日優鮮、云鳥科技等獨角獸企業;峰尚資本、星瀚資本、創新工場等投資機構;上海巨昂、繽果盒子、掌貝科技、Look等新興企業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多位資深業內人士,圍繞零售科技變革、創業新零售獲取資本之道及零售效率革命等三大主題展開思想交鋒,精彩紛呈。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卓攝
零售變革浪潮下,數字化技術橫掃一切,重塑著實體經濟的生態與格局。由此,科技賦能未來零售,也成為參與本場沙龍嘉賓的一致論斷。
劉光月在首場演講中就指出,剛剛過去的“618”,京東的主題定位就是“一場創新零售科技的集中展示”。她在分享京東線下零售賦能的一套系統解決方案之后,繼而指出,“未來線下門店更多的是空間媒體,有很多利潤空間在里面。”因此,在打通線上線下這一過程中,線下門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商湯科技創新業務總經理孫楊則表示,2018年上半年零售業最大變化便是融合二字。談及人工智能技術,他指出,無人便利店是該技術最主要的落地場景。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可以更精確地描繪消費者用戶畫像,也有望能夠實現對消費行為的分析和市場容量的預測,同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也有助于提高多家門店的運營效率。
創新奇智COO兼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聯合創始人王晶則透露,零售行業是創新奇智目前主打的行業。“AI應用已經到了賦能實體商業,幫助他們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階段”,王晶表示,原先線下零售企業很難像線上零售企業一樣描繪用戶畫像,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創新奇智可以直接幫助線下零售企業借助大數據選品、收集用戶數據、描繪用戶畫像,最終實現降本增效。她也直言,AI人工智能的研發應用將是未來商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繽果盒子創新中心副總裁王良旗則指出,用戶自助購物的圖像識別和人體行為檢測技術是繽果盒子一直在跟進的技術。而無人零售店本質上依舊是一個便利店,只不過是用“技術把效率和原本可以減少的環節進行精簡”。
上海巨昂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劉銳也指出,在X-24h智慧零售便利店的打造過程中,他們也與上海交通大學、聯想研究院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和語言識別等技術領域打造專屬團隊。
不僅如此,張羽在第二場演講時,也將隱山基金的投資邏輯概括為三句話,“碰貨為先、技術驅動、節點為王”。他指出,“技術驅動”可以聯動“碰貨為先”和“節點為王”兩個板塊,通過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進行供應端的改革,同時也可通過系統、數據等技術手段來標準化地整合資源。
在AI、云計算、大數據革命性技術紛呈迭出的今天,每一項技術的出現,似乎都昭示著新時代的來臨。如今,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都深遠而廣泛地形塑了零售行業,而在零售大潮下,這些新技術又無限逼近消費者,甚至比消費者更懂消費者。因此,對于零售業而言,技術將始終是一個核心驅動因素,經由它,零售業方能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要求,同時提升整個供應鏈的效率。
零售變革的風潮下,風口紛紛涌現,與之相伴的,也是泡沫成堆,可說是魚龍混雜。
“資本這只無形的手可以推動‘風口’的浪潮越來越高,也會在問題出現時搞得一地雞毛,滋生泡沫。”掌貝董事、首席戰略顧問曾良在第二場資本圓桌對話中,談到資本在“風口”中的作用時如此表示。在企業眼中,資本有時是把雙刃劍。
不過,與前幾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背景下,創業者人數飆升,融資金額總數等接連創下新高的環境相比,今年融資的遇冷已敲起了警鐘。峰尚資本創始合伙人柯燁樂、創新工場高級投資經理阮飛均在圓桌對話中表示,資金正在向頭部項目聚集。
談及2018年看似不甚理想的融資環境,柯燁樂表示,在資管新規下,大家雖然能夠明顯感到壓力,但是反過來,優秀的創業企業更容易得到更多的支持。阮飛認為,整體來看,人民幣這塊確實比去年“冷”很多,不過今年一些頭部的項目會拿到更多的錢。
新零售最大的特征之一便是對人貨場的重構。“人貨場”作為一個概念家族,也是本次沙龍的重點討論對象。
在圓桌環節,掌貝科技董事兼首席戰略顧問曾良指出,在人貨場三大要素中,最核心的是“人”,掌貝主要運營的就是客流。創新工場的高級投資經理阮飛則指出,零售不分新舊,重要的是“我們能滿足他多少需求,在什么的場景下,他會選擇我們的產品”。
對于“人貨場”,峰尚資本創始人柯燁樂認為,人的注意力在哪兒,哪兒就會有更高地建構人貨場的潛力。抖音、小紅書通過吸引人無意識的注意力,勾起人有意識的需求,將其高效轉化成購買銷售。“圍繞人組織貨和組織場是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最大不同”。
零售、流通的變革,同時讓供應鏈成為本場沙龍嘉賓熱議的話題。
怡亞通副總裁邱普在演講中表示,不管是馬云先生提的新零售,還是京東提的無界零售,都是線上線下融合、提升效率的新體驗。背后的邏輯都是因為流通變革和創新技術的應用。流通具有的先導性,推動人、貨、場、價值的重構。供應鏈的重要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邱普進一步指出,預計到2020年,中國供應鏈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1萬億美元。物流、電商、采購、快遞飛速發展,技術創新推動供應鏈成長,城鎮化水平提升驅動供應鏈發展,政策利好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從這四個方面,通過信息、金融、基礎、協同等創新發展,因此,供應鏈市場巨大。
京東物流價值供應鏈部總經理楊海峰則以“618”實戰為例指出,“618”的供應鏈管理上最大的一點難度就是控制彈性,其峰值是平時的8至10倍。“我們在供應鏈管理上,更多的是基于我們對銷售的理解和用戶需求的理解,會有非常準確的預測,通過預測我們會反向拉動所有供應鏈的準備。”在分享中,他還將零售分為四個階段。到四個階段時,人和企業之間沒有界限;貨物是沒有界限的,可能在任何的場景下都有貨物的存儲。他進而指出,在未來,科技不僅會改變零售場景,也會改變供應鏈管理的方方面面。
劉銳從上海巨昂的實踐出發,認為不管是新零售還是傳統零售,都在關注著上游供應鏈。“我們公司關注整個生態鏈的循環,整個封閉的循環系統。”他表示。云鳥科技公共事業部副總裁雷禹表示,云鳥一直秉著“數據驅動供應鏈交付的初心”,根據新零售模式下產生的新需求和交付過程中產生的痛點,不斷迭代更新。“比如我們前置的倉更遠,我們交付的時效要求更高,用車的時長不斷變化。這是我們更好地解決城市的痛點而去做的步驟和措施”。
星瀚資本投資總監趙豪則認為,所有的商業都是相通的,最終還是能夠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同時,從零售角度講,定制化是大趨勢,每個人可能有自己特殊的需求。未來供應鏈會滿足這個需求——未來各行各業供應鏈服務會出現大型平臺公司把供應鏈整合起來,大型平臺公司有可能給對方一些接口,讓社會各個行業的服務串通起來,有非常好的協同效應。
在過去10多年時間里,中國零售業已走過多種業態的更新迭代,但零售的本質——商品滿足消費者變化的需求和供應鏈效率這兩個基本要素,從來不曾改變。即便在新的零售變革時代,這依舊是需要把握的核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