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8-06-24 22:31:52
6月23日消息,在歐元區財長會上,與會的歐盟和希臘代表都認同: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已經終結。22日,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與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會面時表示,希臘將就此翻開新的一頁。而與此同時,這位終于帶領國家走出債務危機陰影的年輕總理,開心地系上了一條酒紅色的領帶。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盡管“希臘神話”沒有在世界杯上演,但一件更重要的令希臘人開心的事終于在本周末發生了。希臘終于被官方認為結束了債務危機,而曾經發誓債務危機不結束就不系領帶的希臘總理齊普拉斯也終于系上了一條酒紅色領帶。
九年前,歐債危機始于希臘,目前終于希臘,看似已完全“風平浪靜”。然而歐債危機真正結束了嗎?
換言之,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今年意大利、西班牙等由于各種因素再度出現債市、股市巨震,這會不會引發“歐債危機2.0版本”?這對于中國市場又有何潛在影響?下面中證君為您一一道來。
當地時間6月22日凌晨,在歐元集團會議上,歐元區19個成員國的財政部長結束了談判,就希臘債務危機救助計劃最后階段的實施方案達成了一致。與會的歐盟和希臘代表都認同: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已經終結。
當日,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與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會面時表示,希臘將就此翻開新的一頁。
一個引人關注的花絮是齊普拉斯的領帶。
齊普拉斯目前還不到44歲,他在2015年1月首次當選希臘總理時,就許下諾言,希臘的債務危機一天不終結,他就一天不打領帶。在這三年多來,他也確實沒在正式場合打過領帶。
而在22日,作為帶領希臘結束債務危機陰影的年輕總理,他終于能夠放心地系上了一條酒紅色的領帶。
齊普拉斯表示:“在22日這一天,我們允許自己這樣激動興奮。從23日起,我們的國家將重拾信心、重振力量,希臘終于變回了一個正常國家,在政治上和財政上重獲獨立。”
盡管齊普拉斯如釋重負,然而剛剛結束的談判并不輕松。不過最終結果還比較令人滿意,歐元區的財政部長們就8月份希臘退出紓困計劃的條件達成一致,同意將希臘主要債務的償還期限延后10年。此外,他們還將向希臘提供150億歐元的援助,以幫助希臘緩解退出紓困計劃帶來的沖擊。與此同時,歐元區其他成員國還會將此前購買希臘債務的利息所得返還給希臘政府。
要知道,此次希臘能夠告別債務危機具有標志性意義。因為震驚全球的歐洲債務危機正是從希臘開始,并隨后蔓延至歐洲多國的。
2009年10月20日,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鑒于希臘政府財政狀況顯著惡化,全球三大信用評級機構惠譽、標準普爾和穆迪相繼調低希臘主權信用評級,希臘債務危機正式拉開序幕。
隨后更為可怕的是,歐元區內部協調機制運作不暢,救助希臘的計劃遲遲不能出臺,導致危機持續惡化。葡萄牙、西班牙、愛爾蘭、意大利等國接連爆出財政問題,多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連德國與法國等經濟基本面相對較好的歐元區主要國家也受拖累。
這些脆弱的歐洲國家政府借貸成本大幅提高,政府不得不采取緊縮措施,經濟發展雪上加霜,一直到2012年仍在依靠德法等國的救援貸款度日。
在2012年年中,這種惡性循環導致歐洲股市大跌,歐洲許多金融資產價格大幅縮水,全球主要股指普遍受到沖擊。
值得欣慰的是,隨著自身經濟恢復,受到危機波及的諸國已經相繼退出了救助機制。2013年12月,愛爾蘭政府宣布正式退出由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導的金融援助計劃,愛爾蘭由此成為首個退出這一紓困機制的歐元區國家,隨后葡萄牙也退出這一機制。而其他歐元區國家經濟也在持續回暖,如今隨著希臘畫上句號,歐債危機從理論上已經宣告結束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些投資者又擔憂新一輪歐債危機會否上演。
進入6月以來,意大利金融市場遭遇股債雙殺,并帶動歐美股市普遍重挫。造成波動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組閣陷入僵局,使得重新大選的可能性大增。由于疑歐派及民粹主義政黨很可能最后高票當選,意大利最終選擇脫歐的可能性大增,這將對市場帶來巨大沖擊,也使得投資者很快聯想到了2009年發生的歐債危機。
接受中證君采訪的專家多數認為,這可能多慮了,歐債危機不會再現。
主要原因總結下來有以下幾點:
1 2009年的歐債危機有此前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作為導火索,銀行業的崩潰引發債務問題浮出水面,但當前并無此跡象。盡管意大利銀行股近期大跌,但鑒于目前全球金融環境仍比較穩定,債務危機未到一觸即發的境地。
2 歐盟作為統一體的威信已受到此前英國脫歐的挑戰,若再經歷一次核心國脫歐將對歐盟的地位形成沉重打擊,歐盟方面,特別是主要國家德國和法國會盡力維持歐盟穩定,盡量不使更多經濟體脫歐。
3 意大利經濟整體呈恢復趨勢,財政赤字得到一定控制,債務增速和經濟增速之間的差距逐漸抹平。盡管國內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解決問題需要長期調整,但經濟向好的勢頭使得政府具有調整的時間。
4 意大利目前主要風險來自政治風險,而不是經濟和資產風險。其近期股債市暴跌源于市場對其民粹政府未來與歐盟關系的嚴重擔憂。
此外,值得欣慰的是,從整體來看歐元區整體經濟仍處于復蘇之中。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6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5,仍遠高于50的榮枯線。德國一季度GDP環比增長0.3%,同比增長1.6%。法國一季度GDP環比增長0.2%,同比增長2.2%。這些指標仍令市場比較滿意。
二季度以來,經濟學家們對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的判斷已經較年初的樂觀態度發生明顯轉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日前發言稱,貿易局勢不穩定是歐元區面臨的最大經濟風險。
經濟數據也顯示,歐元區二季度經濟增長放緩。
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也將對中國出口產生影響。
作為主要央行,歐央行退出QE將加速全球貨幣政策從緊的大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歐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實際可能慢于預期,其收緊步伐也將慢于美聯儲。
由于上周歐央行執委Peter Praet的暗示,市場開始預期歐央行可能在本月或7月的議息會議上宣布提前結束QE。因此,歐央行此次宣布僅縮減QE規模,緊縮幅度略慢于市場預期。道富集團指出,歐央行2019年9月前將不會有第一次加息,這比市場預期的時間稍晚一點。
展望未來,歐洲央行制定中長期政策并非易事。目前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已經大幅改善,但仍需更多的證據以證明第一季度放緩是暫時的。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中國而言,貨幣政策同樣應以國內經濟金融條件為主要考量,直接受到歐央行政策影響較小。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