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23 22:33:33
我國經濟主體和經濟基礎的再造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上層建筑、生產關系調整和變革還存在著一些滯后,未來應該要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創造更良好的外部條件。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我們中國怎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沒有高質量的發展,沒有匠心臻品,沒有過硬的技術和產品,我們談競爭和抗能就底氣不足。相反,如果每個企業都能做到全行業第一,我們哪怕只做產業鏈上的一塊玻璃、一塊模塊、一個螺絲釘,我們都會在世界上暢通無阻。”
針對中國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應如何更好的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在6月23日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主辦的“匠心臻品•企業評價指標體系”發布會期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目前,中國的制造業和產品處于一個怎樣的水平?據陳文玲介紹,前不久她剛剛結束了在福建的考察,考察期間,她親身感受到中國的制造業實力有其獨到的優勢,在一些領域里能夠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她以考察期間參觀的一家玻璃制造企業為例:“我們看到玻璃的漸變顏色,看到納米的涂層使水瞬間從玻璃上滑下去,并帶走灰塵。我們看到玻璃能夠隔音,看到玻璃能夠采光,而且通過光伏發電變成電能,使它成為汽車里面電的來源。我覺得這一塊玻璃的文章越做越好,越做越精彩。”她進一步指出,這樣的企業踐行了大國工匠的精神,也是中國實體經濟應該走的道路。
不過,陳文玲也指出,我國經濟主體和經濟基礎的再造已取得一定效果,但上層建筑、生產關系調整和變革還存在著一些滯后,未來應該要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創造更良好的外部條件。
對此,她具體提出多點建議:一是為企業創造高質量發展的外部環境,大幅度提高國家標準和企業標準,從而把中國標準、中國質量變成世界最高的標準和質量;二是要創造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供給,創造更好的體制機制規則標準;三是為企業家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輿論氛圍對企業家更為寬容;四是在國際舞臺上有效利用大國力量為企業家和企業發展提供支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