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13 23:12:58
深圳市出臺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實施細則明確了PPP模式的適用范圍、實施方式等內容,鼓勵積極探索“非經營性項目”、“準經營性項目”與“經營性項目”捆綁運作,提出通過建立合理的使用者付費機制,增強非經營性項目和準經營性項目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
每經記者 張鐘尹 每經編輯 陳旭
PPP市場近期在遭遇監管趨嚴之后,地方也逐步開始落實相關規范。6月12日,深圳市發改委、深圳市財政委員會發布了《深圳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實施細則》。
這一實施細則明確了PPP模式的適用范圍、實施方式等內容,指出深圳市PPP聯席會議負責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全市PPP工作,研究決策PPP項目入庫、重大PPP項目實施方案等重大事項。
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告訴記者,在當前PPP暫時遇冷的背景下,該文件具有風向標意義,意味著PPP作為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政策仍能受到政策支持和地方政府歡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5月31日,廣東省入庫項目259個,入庫項目金額約4255億元,其中包括一個深圳項目。
PPP模式適用于哪些范圍?細則明確,PPP模式主要適用于政府負有提供責任又適宜市場化運作、價格調整機制相對靈活、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投資規模相對較大、需求長期穩定、運營要求較高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
細則適用深圳市本級PPP項目,包括綜合交通、科技創新、民生保障、資源保障、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及空間拓展等六大方面,涵蓋交通運輸、市政工程、農業、林業、水利、能源、環境保護、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衛生、養老、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游、綜合開發等領域。
就具體操作模式而言,PPP項目分為三大類:經營性項目、準經營性項目以及非經營性項目。
值得關注的是,細則要求,對于非經營性項目,也就是缺乏“使用者付費”基礎、主要依靠“政府付費”回收投資成本的項目,審慎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建設-擁有-運營(BOO)、委托運營(O&M)等市場化模式推進。
同時,細則也鼓勵積極探索“非經營性項目”、“準經營性項目”與“經營性項目”捆綁運作。通過建立合理的使用者付費機制,增強非經營性項目和準經營性項目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
細則指出,深圳市PPP聯席會議負責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全市PPP工作,研究決策PPP項目入庫、重大PPP項目實施方案等重大事項,協調解決PPP項目實施中的重大問題,檢查督導全市PPP項目實施情況,根據市政府授權研究確定PPP項目實施機構。
聯席會議由市領導任總召集人,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委員會為召集單位,成員單位包括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委、經貿信息委、科技創新委、規劃國土委、市場和質量監管委等部門。
金永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文件的亮點在于頂層管理體制設計,市PPP聯席會議作為最高決策機構,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發改委,行業主管部門作為實施機構,PPP中心也可作為實施機構。
記者注意到,此前已有地區嘗試建立PPP聯席會議制度。比如,浙江省去年成立了由省領導擔任召集人的PPP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云南省前年發布關于建立云南省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
值得關注的是,細則明確了深圳市發改委、財政委兩個部門的分工。深圳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履行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責,審查PPP項目建議書、PPP項目實施方案。對涉及政府投資的PPP項目,納入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和年度政府投資項目計劃管理。根據項目實際需求,及時下達年度政府投資計劃。
深圳市財政委負責審查涉及項目運營財政補貼或政府付費PPP項目的物有所值分析、財政承受能力評價,評估PPP項目對當前和今后年度財政支出的影響,并對政府采購活動實施監管,對涉及運營財政補貼或政府付費的項目按規定程序納入市本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計劃,并在中長期財政規劃中予以保障。
金永祥認為,實施細則由發改委和財政委聯合發布,并對雙方分工進行了明確表述,是協調兩部門的一種有益嘗試。隨著深圳細則的實施,也將為中央政府如何發揮好發改委、財政部的作用提供寶貴經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