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2018-06-08 09:55:30
近期,粵港澳大灣概念股的大漲,讓資本市場再次關注到了金融機構在大灣區的布局。實際上,《證券日報》記者從廣東保監局獲悉,截至2017年底,保險資金在廣東累計投資超過8000億元,重點投向大灣區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和重大項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期,粵港澳大灣概念股的大漲,讓資本市場再次關注到了金融機構在大灣區的布局。實際上,《證券日報》記者從廣東保監局獲悉,截至2017年底,保險資金在廣東累計投資超過8000億元,重點投向大灣區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和重大項目。
從保險公司來看,目前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粵電財產自保公司都已“落戶”粵港澳大灣區,其中復星聯合健康今年以來保費快速增長。本報記者統計顯示,今年前4個月復星聯合健康的保費達7812.55萬元,同比大增1458%;粵電財產自保保費為1363.11億元,因去年11月份才開業,因此暫無可對比數據。
2017年“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引人注意的是,去年險資就已經在大灣區開始布局。截至2017年底,保險資金在廣東累計投資超過8000億元,重點投向大灣區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和重大項目。
其中,中國平安集團設立的1500億元的中國廣東發展(平安)基金和500億元的廣州南沙新區發展基金,中保投與廣業集團共同發起設立的200億元綠色產業發展基金,國壽投控設立100億元的國壽廣州城投發展基金和100億元的廣州價值創新園區產業基金等大項目。
除險資布局之外,大灣區保險合作也呈加速態勢。去年11月份,廣東保監局組織召開第17屆粵港澳深四地保險監管聯席會議,四地保險監管部門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討了港珠澳大橋跨境車險制度、人身保險產品、保險資金運用、國際航運保險中心和再保險中心建設、巨災債券、保險科技等領域的合作。
在監管聯動方面,廣東保監局與銀保監會積極接收香港保險監管部門移送的線索,建立信息共享和情報會商機制,集中打擊非法代理香港保單,共同維護保險市場秩序和保險消費者權益。
《證券日報》記者還獲悉,原中國保監會和香港保險監管部門已成立聯合工作小組,共同探索保險監管等效互認工作,為下一步降低港澳保險機構進入內地的條件奠定基礎。
事實上,復星聯合健康、粵電財產自保兩家險企都已經“落戶”粵港澳大灣區,并已獲批開業。數據還顯示,復星聯合健康今年前4個月的保費同比大增1458%。
從大灣區保費增速來看,雖然暫無大灣區九市的公開保費數據,但《證券日報》記者從廣東保監局獲悉,一季度,廣東人身保險業原保費收入960.77億元,續期保費533.24億元,同比增長57.15%,占一季度規模保費44.87%,占比同比上升19.54個百分點。
財產險方面,一季度廣東財產保險業保費規模達258.7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一,同比增長近20%,其中車險保費收入162億元,同比增長13.8%,非車險保費收入96.7億元,同比增長32%;賠付支出274.07億元,同比增長5.95%;綜合成本率92.89%,同比增長2.13個百分點。
從中國香港的保險業發展情況來看,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公布2018年首季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顯示,一季度香港毛保費總額為1325億港元,與2017年同期比較,上升了8.6%。其中向內地訪客發出的新造保單保費在2018年首季繼續保持平穩,有關新造保單保費高達118億港元,占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的26.8%。
實際上,業內人士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財險公司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大有可為。車險方面,“一小時經濟圈”的打造使兩岸三地多城的乘用車、貨車、特種車等投保需求激增。企財工程險方面,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會帶動區域工程量激增,港口、物流、航運、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項目落地,將推動工程類風險管理需求加速上升。責信險方面,政府是推動大灣區建設的關鍵保障,中小微企業則是激發灣區活力的重要動力。
除財產險外,人身保險產品、保險資金運用、國際航運保險中心和再保險中心建設、巨災債券、保險科技等領域也成為內地險企“入局”粵港澳大灣區的主要發展領域。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友邦香港區域執行總裁容永祺就建議允許香港壽險公司以試行方式在粵港澳大灣區設立服務中心,為已購買香港保險產品的內地居民提供服務,并為內地保險公司的管理和營運提供參考。
廣東保監局提到,下一步,廣東保監局將聯合港澳保險監管部門,在產品、服務、資金、人才、監管等領域積極探索、改革創新,不斷開創粵港澳保險合作新局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