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01 20:06:07
5月28日,科倫藥業與國藥控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在5月31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表示,與國藥控股攜手有助于公司將新藥實現最有效最快速的商業轉換。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趙橋
以大輸液業務起家的科倫藥業(002422,SZ)近年來正向創新與仿制藥領域積極探索。科倫藥業2017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通過增持石四藥等方式,繼續鞏固輸液領域領先地位。此外,公司的川寧二期生產線環保問題得到解決,多條生產線實現滿產,助推抗生素業績釋放。
在創新藥和仿制藥領域,自2012年開啟轉型以來,科倫藥業共有260余項仿制藥立項經過五年的研發投入,公司的仿制藥研發管線開啟收獲期。目前,科倫藥業與國藥控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在5月31日召開的股東大會上表示,與國藥控股攜手有助于公司將新藥實現最有效最快速的商業轉換。
5月28日,科倫藥業披露,公司與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建立面向未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實現資源全面對接。
在5月31日下午召開的科倫藥業年度股東大會上,科倫藥業董事長劉革新對這一合作進行了解讀。劉革新稱,與國控合作的第一重考慮是自2017年開始至2020年,科倫藥業將有50至70個新藥獲批,如何將這批新藥實現最有效最快速的商業轉換,就要利用好市場上的優勢營銷資源,國控就是其中之一。
“國控擁有20個省的配送體系,在北京、上海、廣東這些科倫短板市場上有優勢,科倫優勢產品線結合國控(國藥控股)的現金流和配送覆蓋面,就是強強聯合。”劉革新補充道。
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關于科倫會不會采取資本運作手段與醫藥配送商結合的提問時,劉革新明確表示,與國控的合作站在戰略層面,不會輕易改變和中止。在已經擁有優勢伙伴的情況下,科倫不會采取資本手段與配送商聯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倫現有研發體系中,有超過240個仿制藥,未來3年預計批產國內首仿藥17項。但按照現行藥品注冊規定,首仿藥不再享有獨立價格等政策優勢。在眾多競品加入賽道后,科倫藥業如何保持市場優勢?
對此,科倫藥業總經理劉思川表示,科倫的先發優勢主要體現在一品兩規(同一通用名稱的藥品,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各不得超過兩種)方面,能夠限制對手進入市場。其次,科倫的營銷體系引入了眾多在外資藥企工作過的營銷人才。劉思川還認為,科倫用輸液產品打通了從三級到基層鄉鎮衛生院的醫院資源,分級診療戰略下,科倫在基層的優勢明顯。
眾所周知,創新藥投入周期長、見效慢,或還面臨研發投入“打水漂”的風險。向創新藥與仿制藥研發轉型的科倫藥業亦面臨這一風險。對此,劉革新稱,科倫藥業的產品線為短中長期布局,仿制藥的利潤即將體現,創新藥則是長周期投入方式,回報周期更長。所以,公司策略以仿制藥為基礎,短期內靠仿制藥利潤來養創新藥,創新與仿制相結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