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8 08:22:27
重視主動擴大進口戰略對拉動經濟增長作用;基金募集遇困境,5月份以來發行份額僅17.4億份;上交所重點規范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等行為;金融租賃行業最大規模增資獲核準;資管大類資產配置新趨勢:非標被取代、權益投資上升;私募冠軍蘇思通攤上大事,陷民間借貸訴訟致東晶電子賬戶被凍結。
每經編輯 杜宇
重視主動擴大進口戰略對拉動經濟增長作用
主動擴大進口,有利于優化我國生產要素結構,擴大有效優質產品供給,提高生產效率,促進供需平衡向更高層次躍升;也可以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對于統籌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緩解資源環境瓶頸壓力,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升級,改善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升級,減少貿易摩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繼續重視進口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優化進口結構,積極擴大先進技術、關鍵零部件、國內短缺資源和節能環保產品進口,擴大消費品進口,充分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重要作用。
基金募集遇困境 5月份以來發行份額僅17.4億份
3月底以來,受外部環境影響,不確定性因素增加,大盤藍籌股持續下行,前期強勁反彈的成長板塊也趨于震蕩,這也使得資金入市熱情驟然下降,加上資管新規落地的影響,新基金募集變得艱難起來。據記者了解,近期基金發行遇冷,不少公募基金被迫延長募集期,很多私募基金甚至面臨發展困境。
擔保證券融資暗藏風險 兩融繞標模式被叫停
股票質押式回購新規出臺之后,上市公司股東質押融資大幅收緊。在大量融資需求刺激下,兩融繞標套現交易蠢蠢欲動,引起監管層的注意。上證報記者獨家獲悉,近期有關部門召集部分券商進行座談,就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風控、兩融繞標套現融資等具體問題展開了討論。據悉。有關部門在會上叫停了兩融繞標套現融資的操作模式,再次強調了股票質押違約處置的流程,要求各家公司控制集中度,并督促各家券商謹慎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不得低價競爭,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存款立行”理念何以在新環境下回歸
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及持續趨嚴的監管政策下,去年以來銀行業進入低貨幣增長并伴隨同業業務收縮的新貨幣監管環境之中,“存款難、存款貴”持續發酵。以往大量依靠主動負債的模式似已難以為繼,而一些水分較大的派生存款(如保證金存款等)也被大幅壓減,各行存款壓力驟升。今年以來,存款競爭有進一步加劇之勢,“存款立行”的提法遂又被各家商業銀行重新拾起。面對攬存壓力,各家銀行都使出渾身解數,結構性存款迅速發展,大額存單利率不斷上行,甚至被認為資金富裕的國有大行也在加大發行大額存單的力度。中小銀行特別是基本戶基礎相對較弱的股份行,壓力自然更大。從整體看,股份行存款增長快于國有銀行的形勢去年出現反轉;而從個體看,不少銀行不得不利用價格手段去拼搶比重相對較小的利率敏感型存款,進而加劇了存款爭奪的激烈程度。
上交所重點規范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等行為
近期,針對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高比例股份質押、高溢價資產交易、資金占用和違規擔保等不當行為,上交所提前研判,采取針對性監管措施,持續開展專項整治,切實維護證券市場秩序和中小投資者利益。
評估增值率大漲 高溢價并購再敲警鐘
今年以來,上市公司產業整合、跨界并購案例層出不窮。并購重組熱情依然高漲的背后,高估值亂象悄然反彈。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布的重組預案中,對標的資產的評估增值率高達數十倍甚至上百倍。業內人士指出,在利益驅動下仍會有人“鋌而走險”,借助高溢價收購炒作股價。可以預期,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強對高溢價并購重組的監管。
監管趨嚴房企城投平臺境外發債受限
通知提高了企業舉借中長期外債的門檻和要求,也意味著企業舉借中長期將會進一步收緊,根據文件精神和外匯管理局最新規定,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境外發債將會受限。
大商所獲香港ATS牌照
5月16日,大連商品交易所(簡稱“大商所”)獲中國香港證監會批準成為自動化交易服務(ATS)提供者,可面向香港交易者推廣大商所鐵礦石期貨交易,有助于提高鐵礦石期貨市場在香港地區的影響力。
金融租賃行業最大規模增資獲核準
上海銀監局信息顯示,交銀航空航運金融租賃已獲批將注冊資本由15億元增至85億元,原有股東及股權比例保持不變,是我國金融租賃行業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增資活動。增資,也是近年金融租賃行業經營的關鍵詞。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共有7家金融租賃公司通過股東注資、上市等方式,合計增加注冊資本約114億元,接近去年全年增量。除交銀航空航運外,3月下旬以來,招銀航空航運、工銀租賃、農銀租賃3家公司陸續披露大規模增資計劃,分別擬增加注冊資本45億元、65億元和70億元。
前4月全國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增逾90%
5月17日,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例行發布會上通報了今年1~4月份全國吸收外資相關情況。1~4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002家,同比增長95.4%;實際使用外資28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1~4月全國吸收外資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高技術制造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0.2%,占比達20.8%,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5%,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301.1億元人民幣,其中,研發與設計服務同比增長14.3%。二是中西部地區吸收外資持續增長。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211.2億元,同比增長47.2%,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193.1億元,同比增長20.6%。
外資券商設立潮有望改善國內金融服務同質化現狀
外資進入證券行業早于中國加入WTO,首家合資券商中金公司誕生于1995年。近日,外資設立券商政策進一步放開,外資設立券商正在步入新階段。23年來,合資券商共成立12家,包括中金公司、中銀國際、高盛高華、瑞銀證券、瑞信方正、中德證券、東方花旗、摩根士丹利華鑫,以及根據CEPA補充協議設立的合資券商匯豐前海、東亞前海、申港證券和華菁證券。除了中金公司一度輝煌過之外,其他合資券商業務發展普遍不溫不火;而且,瑞信方正外資股東正在叫賣股權,海際大和、財富里昂、第一創業(002797)摩根大通、華英證券等外資股東已經撤離。
資管大類資產配置新趨勢:非標被取代、權益投資上升
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疊加金融嚴監管、資管新規的背景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大類資產配置呈現出哪些新趨勢,成為保險資管必須重視的問題。根據國際經驗,保險這類機構投資者90%以上的投資收益都是由資產配置決定的,對于險資而言,資產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時代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賦予大類資產風險收益新特征,新特征決定要對大類資產配置作出新判斷。”國壽集團總裁袁長清日前在國壽資產主辦的“新時代大類資產配置國際論壇”上表示。
私募冠軍蘇思通攤上大事 陷民間借貸訴訟致東晶電子賬戶被凍結
前私募冠軍蘇思通一向以快、準、狠的投資風格著稱,2016年,蘇思通的旗下產品藍海一號以180.92%的收益而一戰成名,成為當之無愧的私募冠軍。但私募冠軍的風光并未延續太久,此后市場陸續傳出蘇思通旗下私募產品清盤的消息。記者注意到,日前,東晶電子的一則公告揭開了蘇思通的債務危機。東晶電子5月14日公告稱,大股東蘇思通陷民間借貸訴訟,并牽連上市公司,致上市公司的銀行賬戶遭法院凍結。
中基協將3827家私募打上異常“封印” 林園投資等知名機構在列
5月14日,中基協發布私募基金管理人最新異常公示情況通報,中基協表示,已將3827家未按時履行信息報送義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作為異常機構對外公示。其中,未按時履行季度更新義務累計達2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377家,未按時提交年度經審計財務報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522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被列入異常名單的私募機構,甚至包括林園投資等多家知名私募。
梅雁吉祥年報遭交易所18問 董監高薪酬再受關注
5月17日,梅雁吉祥(600868,SH)收到了2017年年報事后審核問詢函。在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梅雁吉祥進一步補充說明的問題達到18個。其中包含:公司報告期內多次出售資產,交易對方是否存在關聯關系或其他利益安排;梅雁吉祥的主業業績不振,以及高管薪酬與業績不匹配的問題。記者就上述事項,致電梅雁吉祥董秘胡蘇平。她表示,公司就相關問題正在核實,上交所要求公司回復的截止時間是在5月25日,到時請留意公司公告。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每經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