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14 00:02:27
真格基金合伙人、真成投資管理合伙人李劍威稱,彼時進入投資圈經常聽到一句話是說,不要投資半導體和芯片,這源于在過去十幾年半導體和芯片賺錢周期長,而科技的投資也需要外部環境的成熟,隨著基礎環境的成熟,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看好這一領域。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任芷霓
圖片來源:CFP
“中興事件卡脖子,其實卡的是芯片。為了不讓別人‘卡脖子’,需要針對短板進行投資布局。”這是近日在第五屆機器人峰會上,國投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魏義良發出的感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次峰會現場,不論是產業的研究者亦或是一線的企業家、投資人,對于AI芯片和機器人的“軟硬結合”都頗為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5月初,AI芯片領域的第一家獨角獸公司寒武紀發布云端AI芯片,稱將力爭在3年后占有中國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場30%的份額。作為寒武紀的投資方之一,元禾原點總經理費建江在峰會的相關論壇上坦言,“我們投資芯片有血淚史,能在15年前就開始投資芯片并且一直堅持的企業并不多,而在這個過程中走出來的企業也很少,虧損的占大多數。”
作為高端制造行業,芯片對于機器人產業來說同樣舉足輕重。
通江資本董事總經理張嘉誠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芯片是機器人底層的核心技術,如果把控制系統比作機器人的大腦,那么芯片則是機器人大腦的神經元。
而促使業界對于機器人和芯片結合的關注也源于目前二者匹配的問題。
獵豹移動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傅盛回憶稱,自身在做機器人的時候用到了高通、NV(英偉達)等企業的芯片,但后來發展這些芯片都不是為機器人設計的,而是為電腦設計的。他舉例稱,電腦的輸入有鍵盤、攝像頭、麥克風等端口,機器人芯片則需要更多麥克風輸入端口,事實上多一點音頻信號進來對芯片設計并不是難題,但因為行業還處于早期,沒有這樣的芯片,因而只能“將就”。
在傅盛看來,短期內,DSP(數字信號處理)、芯片想要完全追上美國,能否追上要打一個問號,目前需要關注的核心是尋找差異化和機會點。機器人很難用一個芯片解決問題,需要通過生態系統平臺驅動產業創新。
變化正在發生,在此次峰會上,寧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理事長甘中學則透露,相關智能終端創新中心將聚焦智能操作系統和人工智能芯片的研制,通過機器人+人工智能,生產高智能化,更高性能的機器人。
張嘉誠對記者表示,中國的芯片產業畢竟起步晚,與NVIDIA、Intel、ARM等國外已經發展數十年、相對比較成熟的知名企業相比,國內企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和經驗積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王田苗表示,中興事件背后不僅僅反映的是芯片的事情,而是驅動產業掌握核心技術。具體到機器人產業就需要用系統的方法看問題,在戰略上要有大的決心,在投入方面需要有耐心。
不僅是產業端對于機器人芯片十分關注,政策端對于人工智能芯片同樣高度重視。工信部正式印發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著重強調要在智能傳感器、神經網絡芯片、開源開放平臺幾個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在芯片發展前景被看好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和傳統芯片公司進入AI芯片領域,同時這一領域也從“不被問津”到投資人“躍躍欲試”。
真格基金合伙人、真成投資管理合伙人李劍威對此深有感觸,其稱,彼時進入投資圈經常聽到一句話是說,不要投資半導體和芯片,這源于在過去十幾年半導體和芯片賺錢周期長,而科技的投資也需要外部環境的成熟,隨著基礎環境的成熟,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看好這一領域。
在此次峰會現場,元禾原點總經理費建江也回憶起投資寒武紀的心路歷程,“正所謂30年河東、30年河西,這一次終于輪到我了。”談起寒武紀發布第一個AI芯片,費建江難掩興奮。提起當時投資寒武紀的原因,費建江在峰會現場稱,除了看重寒武紀的創始人——陳云霽和陳天石兄弟倆“軟硬結合”的優勢,還有我國在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也有長期培育芯片企業,做好“軟硬結合”的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