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5-08 16:18:03
5月8日,中通快遞發布《實體化區塊鏈:內生于中通快遞的共創生態系》。報告對區塊鏈技術在快遞行業的未來應用做了展望,提出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化鏈路、跨境電商的鏈式貫通兩大應用場景。中通集團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任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強調,區塊鏈對快遞行業來說只是工具,不是風口。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編輯 曾健輝
CFP圖
繼京東物流、阿里菜鳥之后,區塊鏈熱潮也刮向了民營快遞企業。
5月8日,中通快遞發布《實體化區塊鏈:內生于中通快遞的共創生態系》(以下簡稱報告)。這是第一份由國內快遞企業發布的區塊鏈技術研究報告。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不僅從多重中心化、分布式記賬、信用約束和密鑰思維等多個方面,系統地引用實體區塊鏈的概念對傳統快遞加盟制進行了重新定義和詮釋。報告還對區塊鏈技術在快遞行業的未來應用做了展望,提出特色農產品的品質化鏈路、跨境電商的鏈式貫通兩大應用場景。
中通集團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任群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認為,區塊鏈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組織模式,和互聯網一樣,可以應用在任何領域,只是應用深度和方式方法的問題。同時被強調的是,區塊鏈對快遞行業來說只是工具,不是風口。
對于未來區塊鏈在物流方面的運用,中通快遞在報告中指出,將嘗試運用信息系統、IT技術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革新,對區塊鏈在快遞場景下作進一步探索,而最先將運用于農產品品質化鏈路和跨境電商兩個領域。
農產品供應的兩個核心難點分別是品控和運輸。品控在于田間地頭,運輸在于快遞企業,兩者之間存在分離。對此,中通快遞提出,快遞企業提供針對于農產品運輸的系統平臺,設定身份認證、流轉過程兩個識別碼, 這種“身份+流轉”的運用確保了整個過程的產品品質、運輸效率。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多元的主體鏈接在一起,各自實現對節點的記錄,形成較好的共識機制,各類組織與中通快遞共同構建一個信用體系,確保產品的品質。
而在跨境電商領域,虛假路由信息、產品追溯困難等一直是繞不開的難題。就涉及主體而言,生產商、快遞企業和海關都是各個環節上信息記錄的核心。中通在報告中指出,中通快遞將使商品能在一個透明、公開的環境下進行流轉,鏈接體系中的各節點都相互溝通,增進溝通效率。同時報告強調,關鍵在于物聯網的使用不再停留于理論層面,可以在真實的場景下有所實現。
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目前區塊鏈技術在中通還沒有實現落地。談及區塊鏈的落地難點,金任群坦言,還是需要一些決心,決心就是最大難題。因為今天所謂區塊鏈的成功案例也不是那么完美。
不過,金任群也表示,盡管區塊鏈目前在中通仍然還沒有實際應用,但中通已經同時在做三個相關方案:和海關總署做跨境方案、和電子商務協會做農產品溯源方案、和本地政府探討管理區塊鏈的模式。
實際上,對于區塊鏈在物流領域的落地運用,早在中通之前,阿里和京東就開始相關嘗試,并且一直在推進。今年2月,天貓國際與菜鳥物流共同公布,已經全面啟用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信息。京東則在不久前宣布將“用區塊鏈全程溯源”作為2018年京東全球購的戰略規劃。
就中通區塊鏈應用與京東物流、阿里菜鳥的區別,金任群告訴記者,京東、菜鳥做的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中通的跨境電商將會以中國海關體系為整個鏈條的鏈組,沒有中心化,唯一的鏈條是海關總署。
金任群同時表示,缺乏共識機制和獎懲機制下才需要有區塊鏈那么復雜的計算。如果本身有一些道德和社會契約來支撐內部、尤其是約定,可以替代這一部分計算內容,不需要做得那么復雜、辛苦。這樣可以更加提升效率,也是中通在區塊鏈應用上的一些創新嘗試。
可以看出,在巨頭開始嘗試供應鏈領域落地區塊鏈項目的同時,區塊鏈也被越來越多物流公司、快遞企業重視起來,未來也將被運用在更多的物流場景中。在5月6日舉行的“第三屆中國智慧物流品牌日峰會”上,IBM專家謝艷霞在演講中指出,區塊鏈可以打造一個端到端的所有信息透明,讓所有參與方在第一時間拿到同樣信息,而且這個信息都是正確的,不可篡改的,真實的。
同時她表示,區塊鏈將更好地提供供應鏈可預見性、更早的預警、減少安全庫存、完全透明的收費和附加費情況、簡化的網絡集成。“就像萊特兄弟發明飛機一樣,在那個時候大家覺得不可思議,現在大家依然不知道區塊鏈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但是區塊鏈正在一層一層揭開神秘面紗。”謝艷霞說。
(實習生趙雯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