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6 16:33:56
華盛頓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的史葛博士在接受每經獨家專訪時表示,美國對中興發布禁令,并未構成所謂的“貿易戰”,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國內電子通信行業的發展,這一戰略對于美國構成了威脅,而美國對中興實施的禁令便是對這種威脅的一種戰略應對。
實習記者 余佩穎 每經記者 孫宇婷 每經編輯 趙慶
3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進入4月,美方針對中國大型電子通訊公司的指責和調查則讓氣氛進一步緊張起來。
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公告稱,將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該禁令有效期長達7年。中興通迅公司隨后發布聲明稱,美商務部在相關調查尚未結束之前,執意對公司施以最嚴厲的制裁,對中興通訊極不公平,中興不能接受。
北京時間周三(4月25日)晚間,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是否違反向伊朗禁運的有關制裁。目前,華為對此事沒有評論。
一石激起千層浪。先是中興,再是華為,特朗普政府不斷將目標鎖定中國科技公司,是否透露出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崛起的擔憂?中興遭遇禁令的背后,美企也同樣遭殃,美國方面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舉措?特朗普一再強調的貿易赤字問題是否已成為美國經濟發展中需要解決的當務之急?
幾經周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抓住了與華盛頓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貿易與制造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羅伯特·E·史葛(Robert E. Scott)對話的機會。
史葛博士在國際經濟、貿易、制造業政策及其對美國工人階級的影響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曾在多家學術雜志發表個人學術成果。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演講中多次援引史葛博士的觀點。
在以下這篇獨家專訪中,史葛博士發表了他對于近期中美貿易摩擦的真實看法。當然,這些觀點都是站在美方立場的表態。
羅伯特·E·史葛 圖片來源:經濟政策研究所官網
針對美國對中興發布的禁令,史葛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中強調,“這不是一場貿易戰”。
史葛博士稱,“這是針對與中國電子通信公司商業關系的一項戰略選擇,它并未構成所謂的‘貿易戰’。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國內電子通信行業的發展,但這一戰略對于美國實則構成一定威脅,對中興實施的禁令便是對這種威脅的一種戰略應對。就這種威脅,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早前就有過相關闡述。”
此前行業研究機構集邦咨詢(Trend Force)就曾表示,美國公布的對華貿易清單暗示了美國對于中國科技行業崛起的擔憂,尤其是集成電路行業。
在采訪中,史葛博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談到,“在一定程度上,中美貿易摩擦的確集中在高科技領域。中國政府投入了上千億美元來發展這一領域,在政府的公開發展目標中也曾表示要在高科技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在這些領域,中國其實沒有天然的競爭優勢。”
史葛博士稱,“這(集成電路行業)只是摩擦涉及的其中一個行業,中美間的貿易摩擦還發生在如鋼鋁的基本金屬領域,如汽車和飛機的交通工具領域等等。”
事實上,此次針對中興的這一禁令,不僅會對中興造成嚴重打擊,也會禍及中興的美國供應商,這些美國公司的逾3萬名員工也可能受影響。
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中興的供應商Acacia Communications Inc.,在2015年~2017年間,分別有28%、32%和30%的收入來自中興通訊。而另一家供應商Oclaro Inc.,截至2017年7月1日的一年時間內,來自中興通訊的收入占到公司財年總收入的18%。此外,高通、英特爾和微軟三家美國知名科技公司也都是中興通訊的供應商。技術咨詢公司Canalys估計,65%的中興手機都有高通芯片。如按照這一體量來計算,高通每年將因這一禁令損失約7.54億美元。
對此,史葛博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貿易政策的決策是基于戰略分析,而非基于對某幾家企業交易結果的擔憂。中興、華為以及其他的中國電子通訊公司對美國整個電子通訊產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戰略性的威脅。”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其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上表示,“美國每年有50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和3000億美元的知識產權被竊損失,現在要將之前的損失找回來”。
那么,解決貿易赤字問題以及所謂的“知識產權被竊”問題是否已經成了發展美國經濟的當務之急?
史葛博士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時坦言,貿易赤字,尤其是在非石油制成品領域的赤字嚴重阻礙了美國制造業的復蘇,而這一行業在過去20年都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
“2017年美國的貿易赤字在美國的GDP中約占比3.8%,達到約7343億美元。而中國在這一問題上有一定關聯,除此之外,日本、德國以及歐盟都有責任。”史葛博士認為,“特朗普將關注點放在雙邊(中美)的貿易赤字上是不對的,因為美國的貿易赤字問題與全球貿易以及上述國家目前的經常賬戶盈余都是緊密聯系的。”
而對于美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史葛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稱,目前美國還面臨著許多其他的嚴重問題,例如對富人大量減稅會影響政府關鍵項目的財政支持,社會不公平問題的日益尖銳,醫療保健服務以及養老保險范圍的削減等。
“美國失敗的貿易以及工業發展政策滋生了許多問題,不能說哪一個問題是最重要的,而是這些問題都是相互關聯的”。 他說道。
美國知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經濟學家大衛·韋塞爾(David Wessel)在《對美國2018年的經濟,我們能期待什么》(What to Expect From The U.S. Economy in 2018)一文中提到,對于貿易問題,特朗普政府若實施嚴苛的貿易政策可能會擾亂全球的供應鏈,也可能會嚇跑外國投資。美國經濟的發展仍存在一些長期問題,如生產力的增長處于極低的水平,這會阻礙工人收入的增長以;積欠的聯邦債務在某一時刻恐將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社會階層貧富差距日益增大;藥物濫用導致越來越多的死亡。
2016年,《福布斯》雜志曾發表文章《醒醒吧美國!這才是美國經濟真正的問題》(Wake up America! This Is The Real Problem With The US Economy),作者格雷格·賽特爾(Greg Satell)在文中表示,生產力增長緩慢才是美國經濟面臨的真正問題。賽特爾在文中表示,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增強科技實力,不幸的是,政治家們卻在科技領域挑起戰爭,削減科研預算。而像貿易和稅收政策這樣的問題對于經濟繁榮只是造成輕微的影響,真正重要的是提高生產力。
小貼士
3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232措施的執行命令,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于3月23日起對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其中包括中國。
3月23日,中國商務部對此做出反擊,擬對約30億美元的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4月2日起,對該清單的產品在現行基礎上加征關稅,其中,對水果及制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制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稅率為25%。
4月4日,美國公布對華301調查征稅產品建議清單,將對中國出口美國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主要涉及信息和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醫藥、機械等行業。
4月4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涉及2017年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實施日期將視美國政府對我商品加征關稅實施情況而定。
4月16日晚,美國商務部公告稱,將全面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該禁令有效期長達 7 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
4月17日,商務部發布2018年第38號公告,公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調查的初步裁定,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4月19日, 負責監管國際市場與投資策略的美國助理財長希思·塔博特(Heath Tarbert)在2018國際金融協會華盛頓政策峰會上的一場座談討論中表示,美國政府目前正在考慮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來限制中國在美國涉及敏感科技行業的投資。
4月25日,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華為是否違反向伊朗禁運的有關制裁。
4月26日,有記者提問,美政府正在評估針對中國投資啟動《緊急權利法案》的可能性,對中國投資實施新的限制,遏制中國收購敏感技術。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做法。我們已按照底線思維的方式,做好了應對任何可能的準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