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3 13:54:34
張裕A相關人士表示,隨著新一輪中國消費大升級,2018年有望成為市場的拐點,中國葡萄酒產業將再次迎來“黃金十年”。不過,業內也有不同聲音,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2018年中國葡萄酒行業仍呈現外進內退的趨勢。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陳俊杰
面對國外品牌的沖擊,國內葡萄酒企業的日子普遍不太好過。在這種背景下,行業龍頭張裕A(000869,SZ)的業績,多少有些不同尋常。
4月23日,張裕A發布的2017年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9.33億元,同比增長4.5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10.32億元,同比增長5.01%。盡管增幅只是個位數,但張裕A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新一輪中國消費大升級,2018年有望成為市場的拐點,中國葡萄酒產業將再次迎來“黃金十年”。
不過,業內也有不同聲音,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2018年中國葡萄酒行業仍呈現外進內退的趨勢,進口葡萄酒還會加大對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蠶食。
去年此時,對于2016年凈利潤的負增長,張裕A提到:由于國外葡萄酒大量涌入,其產品價格區間進一步下滑,使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給公司持續穩定增長帶來了更大挑戰。
類似的話語,在2017年再次出現。張裕A稱,2017年,國內葡萄酒行業總體較為平穩,葡萄酒需求保持了小幅增長的勢頭,但進口酒對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沖擊愈演愈烈,國產葡萄酒品牌整體疲軟。
朱丹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口葡萄酒近幾年逐漸向中低端發力,大量的平價葡萄酒涌入中國市場,與國產葡萄酒形成了激烈的競爭。
記者查閱海關歷史數據發現,自2012年以來,進口葡萄酒均價大體呈現下降趨勢,相比2013年4.13美元/升,2017年的進口均價下降接近一成。
最讓全球業界看重的,是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消費基數和潛力。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國內葡萄酒人均消費量只有每年1.25升,遠低于3.35升的世界平均水平。
按照張裕A在2017年財報中的判斷,“長遠來看,隨著國人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會有越來越多消費者追求健康、時尚的生活方式,人們會更加青睞與消費潮流高度契合的葡萄酒,從而持續不斷地擴大對優質葡萄酒的需求。”
不過,在進口葡萄酒沖擊下,國產葡萄酒的產量節節下滑。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葡萄酒產量為100.1萬千升,比2016年減少13.6萬千升,同比下降5.3%,銷售收入421.37億元,同比下降9.00%,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
張裕A在年報中表示,進口葡萄酒大量涌入,將進一步擠壓國產葡萄酒市場份額,加之電子商務等新興渠道對傳統銷售渠道造成較大沖擊,國內葡萄酒行業在目前及未來較長時間內競爭都將十分激烈。
4月22日,張裕A方面告訴記者,2018年,公司將對標國際競品在中國市場進行大調整,開始為迎接中國市場新的“黃金十年”提前布局。
對此,朱丹蓬表示,2018年中國葡萄酒行業仍呈現外進內退的趨勢,進口葡萄酒還會加大對中國葡萄酒市場的蠶食。
雖然行業15家上市公司年報尚未披露完畢,但在這場洋葡萄酒沖擊帶來的寒冬中,國產葡萄酒企業的主業不景氣卻是事實。
4月4日,中葡股份(600084,SH)發布的2017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4.02億元,同比增長51.81%,但凈利潤虧損8988萬元。
另外,行業頭部企業之一的長城日子也不好過。截至2017年6月,該品牌所屬的中國食品(00506,HK)國內葡萄酒業務連續虧損長達30個月,2015~2017年上半年,除稅前虧損分別為2.41億港元、1.67億港元、4.09億港元。去年10月份,中國食品直接將長城品牌在內的葡萄酒業務剝離。
值得注意的是,在葡萄酒上市公司中,大多企業低檔產品占比較高,也成為業績增長的一大瓶頸。以中葡股份為例,該公司的中低檔酒營收占主營業務的45%,但毛利率比高檔酒(占主營業務收入20.4%)的毛利率低了21.26個百分點。此外,通葡股份的低檔酒營業收入是中高檔酒的2倍,但33.56%的毛利率幾乎只有中高檔酒70.27%毛利率的一半。
事實上,國產葡萄酒也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問題,都在相繼調整產品結構、布局中高端,試圖提升競爭力,搶占國內市場。
此前,張裕A總經理孫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后一定要做中、高端生意,“我們不做低端的,那不是我們要爭的,做這樣的企業很危險。”
在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楊征建看來,以張裕A為代表的國內葡萄酒企業想要分享進口葡萄酒高增長的紅利,成為全球葡萄酒集團,必須繼續加速國際化步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