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8 23:33:14
美國商務部17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這類產品金額只有大約3.88億美元,但是,鋼制輪轂不僅是鋼鐵的下游產品,也是汽車零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此舉有可能會抬高汽車出口的成本,從而對汽車出口構成一定的影響,客觀上可以實現變相制衡鋼鐵、汽車行業的意圖。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未來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鋼鐵、鋁產品再度成為貿易救濟調查的“重災區”——當地時間4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即“雙反”)調查。
根據美國貿易救濟政策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5月11日前后作出初步裁決。如果該委員會裁定有跡象表明從中國進口的上述產品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威脅或損害,美國商務部將繼續進行“雙反”調查,并預計于6月和9月分別就補貼和傾銷幅度作出初步裁決。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這類產品金額約為3.88億美元。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商務部在聲明中表示,上述調查是基于美國兩家企業3月份提出的申訴發起的。根據兩家美國企業的指控,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傾銷幅度介于12.1%到231.7%之間不等,同時指控中國相關生產商和出口商接受了不公正的政府補貼。美國商務部稱,將快速行動,對相關事實進行全面、公正的評估,確保美國企業和工人擁有公平競爭機會。
與此同時,根據美方貿易救濟程序,另一家機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于5月11日前后初裁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是否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如果該委員會做出肯定性初裁,美商務部將繼續“雙反”調查,并計劃于6月20日和9月4日分別做出反補貼和反傾銷初裁。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此舉無異于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大背景下火上澆油,不利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緩解。“如果美方相關機構作出裁定,認定中方進口輪轂損害其國內產業,進口輪轂最高可能面臨超過200%的稅率。”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名專家表示,此次美國針對進口鋼制輪轂的貿易救濟調查,很有可能與此前的“232調查”有關。白明認為,鋼鐵和鋁屬于原材料,而輪轂屬于初級產品,美國此舉是對鋼鐵和鋁領域的復合打擊。
美國當地時間2月16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美國鋼鐵和鋁的國家安全調查報告(“232調查”),認為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嚴重損害美國國內產業,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國商務部據此向特朗普總統提出建議,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實施關稅、配額等進口限制措施。
3月1日,特朗普表示,將對進口鋼鐵加征25%關稅,對進口鋁產品加征10%關稅,并且關稅將維持“很長一段時間”。3月8日,特朗普簽署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于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即“232措施”)。
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商務部此舉很有可能是對“232調查”的進一步補充。
當日,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還在另一份聲明中稱,美商務部初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通用鋁合金板存在補貼行為,補貼幅度為31.2%至113.3%。鑒于17日的初裁結果,美商務部將通知美國海關對從中國進口的通用鋁合金板征收相應保證金。美商務部計劃于8月30日就針對上述產品的反補貼調查作出終裁,如果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10月15日也作出肯定性終裁,美國將正式對上述產品征收反補貼關稅。
同樣是在4月18日,中國商務部官網顯示,澳大利亞反傾銷委員會發布公告,正式對原產于中國的鐵道輪轂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涉案產品為鍛鋼和軋鋼制成的高硬度的直徑966mm~970mm的鐵道輪轂。
一天當中,中國連續遭遇貿易救濟調查的現象實屬罕見。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出現的“扎堆”現象,有可能是巧合,但也有可能是對方另有所謀。此前針對美國擬對從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行為,中國及時采取了反制措施。
王國清認為,在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大背景下,美國可能會不斷采取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來制衡中國。“鋼制輪轂不僅是鋼鐵的下游產品,也是汽車零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此舉有可能會抬高汽車出口的成本,從而對汽車出口構成一定的影響。”
此外,王國清表示,美國“301調查”試圖劍指“中國制造2025”,雖然輪轂屬于初級產品,但汽車屬于高附加值產品,也是國內發展非常迅猛的產業,通過對輪轂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客觀上可以實現變相制衡汽車行業的意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針對美國政府依據“301調查”單方認定結果,4月4日,我國將對原產于美國的汽車等106項商品對等采取加征關稅措施,稅率為25%。實施日期將視美國政府對我商品加征關稅實施情況另行公布。受此消息影響,美國部分車企股票出現下跌。比如特斯拉股票價格4月4日盤前下跌5.53美元,報262美元,跌幅2.07%。
據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鋼制輪轂產品金額約為3.88億美元。從中美貿易總額來看,鋼制輪轂占比并不高,但由于輪轂并非獨立產品,而是屬于汽車的零部件,因此,美方對輪轂征稅,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汽車等其他產業。
而澳大利亞為何會在同一天也對中國進口輪轂發起“雙反”調查呢?王國清認為,這個當中的因素較為復雜,有可能存在國際政治的站位,但也有可能與此前美國對進口鋼鋁征稅的豁免政策有關。“澳大利亞與美國保持一致,有可能是為了希望進一步享受到美國的豁免政策。”
據媒體公開報道,3月23日,美國正式開始對進口鋼鐵、鋁產品征收關稅。除此前公布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外,歐盟、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韓國等經濟體也暫時獲得豁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