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8 22:24:46
數據顯示,我國同城貨運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8年將會達到萬億級別,企業間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業內認為,同城貨運競爭不能打“價格戰”,而應該轉向服務個性化、配送智能化等方面的競爭。
每經記者 李卓 每經實習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梁秋月
經過“野蠻生長”、“百團大戰”、資本追捧和歸于冷靜之后,同城貨運O2O市場的發展開始進入新一輪競爭。
4月18日,貨拉拉正式宣布推出企業版,將同城貨運戰火從C端燃向B端。而為外界關注的是,2017年同城配送領域共發生18起融資事件。
記者注意到,經過前期的“野蠻生長”到行業洗牌,不少同城貨運O2O企業都開始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向新的領域發展,把“出海”作為參與行業競爭的戰略布局。例如今年5月貨拉拉將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開通,隨后6月將落地印尼首都雅加達。而58速運也將市場迅速拓展到了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大部分國家和城市。
《2017年中國同城B2B智能配送行業研究》顯示,我國同城貨運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8年會達到萬億級別。并且,受到新零售產業和智慧物流的影響,同城貨運將占據城市物流70%的份額。
然而,在整個行業進入下半場的同時,如何突圍成為新的難題。記者注意到,同城貨運公司搬運幫在4月1日開始降低服務費,同時更新計價方式。這意味著,新一輪的服務費大戰似乎蠢蠢欲動。
不過,貨拉拉產品總監陳偉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類似打車行業,通過補貼短時間獲得市場份額的現象不太容易在同城貨運領域出現。“貨拉拉最早也加入過‘補貼大戰’中,后來發現相比于C端市場,同城貨運市場的實質不是通過補貼就能搞定的,2B市場需要2~3年的培養期才能形成較高的用戶忠誠度”。
經過洗牌之后,同城貨運開始轉向服務個性化、配送智能化等方面的競爭,同時,新零售的興起也對同城貨運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新零售的特征是高度標準化的、一點多送的,所以會出現一些碎片化的配送需求。”貨拉拉CMO張燕梅表示,“應對新零售對配送的挑戰,更需要的是去不斷迭代產品,滿足時間更靈活的高效運輸”。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