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14 17:25:14
島聰認為,目前全球已經從網絡過渡到了智能手機,正在從智能手機過渡到物聯網(IOT)。在汽車產業,變革的中心叫電動汽車,關鍵詞是分享經濟和無人駕駛。這些是百年一次的范式轉移,中國未來或出現世界一流的物聯網公司。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成都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張海妮
4月14日,“菁蓉智享會·2018中國物聯網高峰論壇”上,軟銀SoftBank集團顧問島聰發表主題演講
4月14日,“菁蓉智享會·2018中國物聯網高峰論壇”在成都召開,會上軟銀SoftBank集團顧問島聰作為主嘉賓發表了題為《下一個十年黃金產業——物聯網》的主題演講。
島聰曾于2005~2014年在軟銀集團任職,在日本有“孫正義的懷刀”之稱。據島聰介紹,在其任職軟銀的近10年間,軟銀發展很快。其中,公司營收增長了約7倍,凈利潤增長了約20倍。而同期日本的GDP增速基本上為零,甚至有些年份還為負數。
島聰認為,這樣的成績和孫正義把握“范式轉移”的方向和時機及產業前沿分不開。其同時認為,中國最有可能站在第三次產業革命的頂端。
“前段時間,我們安排了孫正義跟巴菲特吃了一頓午餐。孫正義對巴菲特講,軟銀近18年來的投資收益率為43%,巴非特就夸了他兩句。回來兩個月后,孫正義都很興奮。”島聰在會上稱。
而軟銀之所以能有如此良好的收益率,與軟銀近年來對投資機遇的把握密不可分。據島聰介紹,1996年,當時的IT行業處于“風口”,孫正義主動找到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一開口就說:“我要投資你100億日元”,而楊致遠則表示“我不要、太多了。”
彼時,雅虎只有16個員工,每月的銷售額是1000萬日元,雖然這筆投資遭到了軟銀董事會大多數人的反對,但是由于孫正義的堅持,最終得以成行。而這筆投資也給軟銀帶來了約144倍的回報。
另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案例是孫正義投資阿里巴巴。據介紹,2001年孫正義來到中國尋找投資機會,其會見了約20個新生企業家,其中就包括馬云。孫正義給每個企業家10分鐘介紹業務,當馬云講到第6分鐘的時候,孫正義就決定投資了。
“當孫正義提出要給馬云很大一筆錢時,馬云也說出了同樣的話:我不要,太多了。所以從這兩個事例后,我們給錢的事情,有公司說不要,那我們一定要給他,他一定會成功。”島聰稱,投資阿里巴巴是軟銀最成功的一次投資,投資回報超過4000倍。
在島聰看來,軟銀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公司屢屢抓住“范式轉移”大方向和時機,把握時代大勢有關。其稱,目前全球正處于第三次產業革命之中,而中國最有可能站在此次產業革命的最頂端。
島聰認為,目前全球已經從網絡過渡到了智能手機,正在從智能手機過渡到物聯網(IOT)。在汽車產業,變革的中心叫電動汽車,關鍵詞是分享經濟和無人駕駛。這些是百年一次的范式轉移,中國未來或出現世界一流的物聯網公司。
實際上,軟銀本身也在物聯網領域作了大量的投資。2016年7月,軟銀宣布,以243億英鎊、溢價約43%收購英國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ARM。“我們買下這家公司唯一的目的就是為了物聯網。”島聰稱。
據悉,ARM是目前移動終端芯片架構領域的“霸主”,其占據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芯片架構99%的市場份額。而ARM處理器的架構在物聯網領域具有先天優勢,ARM有望成為未來物聯網時代芯片層面的領先者。
據介紹,軟銀在中國投資滴滴50億美元,在美國投資了優步和Lyft,在印度、巴西、新加坡都投資了當地的共享出行公司。“之所以在全世界各地投資同樣的打車軟件,是因為我們認為在IOT背景之下共享經濟一定會成為主流。”島聰稱。
軟銀大量投資物聯網企業,又期望達到怎樣的目標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島聰表示,目前軟銀圍繞物聯網領域作了大量的投資,但是軟銀的絕大多數投資都不是以控制被投資企業為目的,而是為了形成一個“集群”,在這個集群里只選擇細分行業的NO.1作為投資對象。
除軟銀外,全球巨頭也紛紛宣布加碼物聯網。今年4月初,微軟將在為期四年的時間里投資50億美元到物聯網。今年3月,在阿里巴巴2018云棲大會上,阿里云總裁胡曉明宣布阿里巴巴將全面進軍物聯網領域,物聯網將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后新的主賽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