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7 08:38:08
近日有媒體曝光快手和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臺上,存在大量“低齡媽媽”走紅的視頻,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隨后快手和火山小視頻兩家平臺被廣電總局約談,兩家的app已在安卓系統下架。有意思的是,4月6日下午,快手在多家招聘網站急招3000名內容審核員,月薪最高9000,黨員團員優先。聽起來十分誘惑,然而內容審核員的日常到底是怎樣的呢?
每經編輯 張楊運
標榜“記錄世界,記錄你”的快手,正記錄著自己成立以來最激烈的一次整改。
3月底,有媒體曝光快手和今日頭條旗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臺上,存在大量“低齡媽媽”走紅的視頻,從而引發大量的關注和討論,這件事也被央視點名批評。
快手先后發布了三則整改信息。第一則是快手CEO宿華的反思和道歉,后兩則是具體的整改聲明。
但這事還沒完。4月4日,快手和火山小視頻兩家平臺被廣電總局約談。4月5日,快手和火山小視頻app已在安卓系統下架,恢復上架時間尚不清楚。
有趣的是,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4月3日,快手CEO宿華在清華大學-快手未來媒體數據聯合研究院的成立儀式上表示:
“我們必須給算法加上我們自己的人文思考,我相信算法是有自己的價值觀的,我們必須讓算法實現和放大我們堅持的價值觀。”
若將上面兩件事聯系起來,業內爭論已久的“算法能不能替代人工”這一問題,似乎有了最新答案——算法的價值觀,確實需要人為賦予。
昨日(4月6日),快手在某招聘網站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為了加強審核能力與內容上傳量的匹配,快手將在現有2000人的審核團隊基礎上,擴招3000名審核人員,將審核人員的規模擴充到5000人。
4月6日下午,快手于多家招聘網站發布了關于“內容審核編輯”崗位的招聘信息。
招聘信息顯示,“內容審核編輯”的工作要求為:
審核用戶上傳到快手的視頻、圖片、評論的合法性、合規性,對違規賬號進行合理處置,維護社區的綠色與健康;
本科及以上學歷,有良好的政治覺悟與素養優先,有較強的政治敏感度與鑒別能力優先,共青團員和黨員優先;
工作地點在北京、天津、無錫、武漢、哈爾濱、鹽城等6個城市。
看視頻、看圖片、刷評論,本來就是很多網民日常的“功課”。如果做同樣的事情,還能月入4k~9k,六險一金、房補餐補......似乎感覺還不錯?
為什么說不錯?因為今年1月,今日頭條由于平臺上的色情低俗內容而被約談之后,也發布了大量的內容審核編輯崗位招聘信息。當時給出的薪資大約是4k~6k,快手這次開出的待遇則稍高一些。
此外,快手這次招聘的規模——3000人,也比今日頭條所招2000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似的是,崗位同樣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和鑒別力,本科及以上學歷,黨員優先。
看到這里的你,如果正在找工作,會不會有一絲絲心動?
不過別急著投簡歷,先和小編一起了解下“內容審核員”的真容吧。
“內容審核員”并非新鮮事物,比如“鑒黃師”就是其中的一種。隨著內容行業對UGC(用戶原創內容)的重視和相關部門監管力度的逐漸加大,“內容審核”這一新興職業成為大多數社交平臺不可缺少的崗位,平臺體量擴大后,人數有增無減。
2013年,百度、騰訊等10多家互聯網公司就曾組成“安全聯盟”,以20萬高薪招聘“首席淫穢色情鑒定官”。
但實際上,審核員并不止負責審核、過濾涉“黃”(色情)內容。據上觀新聞報道,他們每天面對的,是用戶上傳的不間斷的信息瀑布。
“涉黃涉暴涉毒的內容,都在我們處理的范圍之內”,曾從事審核員工作的白雪這樣解釋道。
一年前,她來到一家直播公司做審核員。那時很多人會說她是“鑒黃師”,“總覺得我會看到很多精彩的東西”,但事實并非如此。他們來了之后才發現,內容審核枯燥、充滿壓力,這份工作遠不是那么好做的。
文字類內容一個人一天審核幾萬條,圖片則是幾萬張,視頻類大約1000到2000條左右,這是她幾年工作下來的估算。在龐大的后臺系統中,審核員擦亮雙眼,將沒有問題的內容標記為通過,有問題的內容交給其他部門處理,判斷過程快速機械。
另一位在音頻內容公司上班的審核員則說:“審核每日24小時,一周7天,每個內容審核工作人員每天需要工作12小時。”頻繁的夜班,讓她生物鐘紊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國外,Facebook、YouTube等硅谷巨頭雇用的“內容審查員”做的事情也大同小異,他們在大量帖子和視頻中搜尋帶有色情、種族主義和暴力傾向的內容,并據此作出“攻擊性”或“敏感”等不同評級。
據國外媒體報道,去年年初,兩位微軟網絡安全部門的員工將雇主告上了法庭,并尋求損害賠償。他們因工作中需要觀看可怕的視頻,包括兒童色情和謀殺等圖片和視頻,而患上了PTSD(創傷后精神緊張性障礙)。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具體到快手“內容審核編輯”的工作量,我們可以做一道簡單的計算題:
快手此前公布,其每日UGC視頻生產量已超1000萬。
以每天1000萬條短視頻、每條短視頻15秒計,原有的2000人審核團隊,平均每人要審核5000條視頻,即人均每天需要審核1250分鐘=20.8個小時的短視頻。
顯然,就算審核員一天只睡3個小時,吃喝拉撒都在公司,這仍然不太現實。
若審核團隊擴充到5000人,UGC視頻生產量、每條短視頻審核時長不變,每個人的工作量就降至2000條,即每天審核500分鐘=8小時20分鐘的視頻,算是合理了不少。
另一方面,快手此前公布的整改措施中,提到了將“停止新增視頻上傳賬戶,直至整改結束”和“控制每日短視頻上傳總量,超過總量將關閉當日短視頻上傳功能”。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審核的視頻總量很可能只會少不會多。
▲快手iOS版APP界面截圖
然而,新入職的“內容審核編輯”想要上滿8小時就下班仍然有難度——別忘了,除了審核視頻,他們還要審圖片、審評論……
所以,這份工作,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般輕松。學會習慣和消化,學會控制與排解情緒,具備良好的承受能力是一名審核員的自我修養。
隨著科技的發展,媒體和創業者都不斷地勾畫著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場景。但時至今日,雖然通過機器學習,不斷在提升系統對于內容類型的識別和判斷概率。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對于內容的審核,目前主要還是依賴人工。
機器在很長時間內,根本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審核。以Google為例,Google有超過一萬名員工充當著搜索結果評估者的角色。連業界領先的科技巨頭都要雇用大量的勞動力來改善自身產品,這或許說明了人工智能局限性——機器還很難模擬出普通用戶的使用體驗,很難理解內容背后的深意,很難作出準確的“人的判斷”。
▲截自相關外媒報道
而且,目前機器審核多用于文字內容。如機器檢測到含有敏感詞匯的內容,會將其刪除或向用戶發出警告。但對于圖片、視頻的審核,機器無法像對文字內容一樣提取關鍵詞,審核難度較大。
身處不斷變化的內容環境中,如今的審核員面對著更復雜的審核標準與更多樣的違規內容。在接受上觀新聞采訪時,白雪表示“現在短視頻、直播行業很火,用戶上傳內容的門檻很低,可能會誤拍到一些東西”,“尤其是直播,有很多不可控的突發因素”。
鈦媒體去年有作者撰文指出,人工智能雖然取得了不錯的發展,也在逐漸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社會效率。但是還遠未到徹底解放人工的時代。
快手CEO宿華則在前述場合,為這一矛盾提供了新的解讀:
“大數據我們可以直接用技術去分析,小數據我們要用人的力量去理解。用這樣的方式把我們的初心和價值觀變成一段一段的代碼,然后再在成千上萬的服務器上服務上億的老百姓。”
每經編輯 趙云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