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8 17:59:39
每經記者 李毅明 每經編輯 楊翼
“未來3年,一汽豐田將進入發展調整期,換言之,一汽豐田將在發展和競爭中不斷調整。我們追求的不僅是量的增長,更注重質的提高。“而隨著2017年的結束與2018年的開啟,一汽豐田以穩中求進為主基調的經營目標和“三箭齊發、挑戰極限、首戰必勝”的工作主題,都在昭示著這個企業將在變革中以穩健的姿態展望未來。
進攻型銷售顯成效,一汽豐田奏響銷量最強音
2017年的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呈現出增速放緩的大趨勢為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一汽豐田加快了其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為消費者帶來更豐富和優質選擇的同時,不斷助推企業整體銷量的增長,過去的一年里,一汽豐田全年累計銷量達到70.6萬輛,同比增長7.2%,超額完成年初既定的67萬輛必達、挑戰70萬輛的銷售任務。一汽豐田憑借全面均衡、穩步向前的發展態勢,在逆勢中不斷證明了自己。在2017年為自己、為用戶,交上了一份較為滿意的答卷。
除此之外,一汽豐田還在2017年廣州車展上,公布了基于TNGA豐巢概念的首款SUV車型—IZOA奕澤,進一步豐富了一汽豐田的SUV家族陣容。據悉,TNGA從產品的研發開始,貫徹到整個汽車生產、采購、配套等全領域,幾乎每一個零件都重新研發,對整個生產方式進行徹底的改變,讓汽車產業鏈得到全面升級,從而實現成本降低,產品性能提升和安全性提高。
以客戶為中心,不斷創新營銷模式
為了拉近品牌與客戶的距離,在過去的2017年,一汽豐田不斷為其營銷模式注入年輕與活力,在體育、娛樂、跨界等營銷手段上不斷嘗試。
在9月舉行的“感恩有你為伴”—一汽豐田600萬輛達成盛典 的品牌日活動中,打造出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聽盛宴,贏得客戶的信任;在體育營銷和跨界營銷方面,一汽豐田通過參與CTCC中國房車錦標賽、428青藏高原拉力賽、贊助倫敦超級德比杯、與漫威合作、開展威馳FS城市音樂巡演系列活動、與IDG資本,《華夏地理》聯合開展“尋路天下——重走洛克之路”活動等,進一步提升一汽豐田的品牌影響力,彰顯年輕活力的企業形象。在電商平臺方面,一汽豐田于“雙11”、“6.18”、“7.15”等購物節期間,取得了驕人的銷售業績。
一汽豐田還特別注重通過深化售后服務以及價值鏈業務等來提升客戶滿意度,以此推出的“安享管家計劃”,旨在為更多消費者提供更精彩的車生活體驗。
為愛護航,堅持做公益路上的“朝圣者”
作為我國汽車品牌的中堅力量,一汽豐田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每次的公益之舉中得到彰顯。在明確企業社會責任戰略后,一汽豐田踏實地在“安全”、“育人”、“環保”三個方面不輟深耕。在安全方面,連續多年舉辦 “小手拉大手”兒童交通安全教育活動,以提高全國低幼齡兒童家庭交通安全意識;在育人方面,不僅啟動了“愛心圖書室”項目,還與經銷商攜手在全國目標地區建立希望學校,并針對部分學校舉辦 “一汽豐田‘你好!少年’夏令營活動”。同時,還針對貧困大學生舉辦大學生筑夢行動-助學金發放儀式,助力大學生圓夢。而在環保方面,連續多年贊助 “綠色空間”大學生環保網站并成功組織 “志愿者植樹”、“大學生暑寒假環保實踐行”、“學長的火炬”及“校園環保周”等活動。
截至目前,一汽豐田在企業社會貢獻上累計投入近億元,直接參與人數累計達到110余萬人,間接覆蓋人群高達1.2億人次。一汽豐田始終相信,企業的發展不能脫離對社會責任的踐行,要以己之力不斷增加我國公益力量的厚度。
砥礪奮進,未來可期
2018年是一汽豐田體系二次創業的戰略元年,也是其進攻型銷售質的進化3年規劃中的第一年。在未來的前行之路上,一汽豐田將貫徹“量利雙贏,穩中求進”的方針,立足穩健的供需與合理的資源配分、積極的營銷活動、進攻型的銷售節奏3個著眼點,在品牌、車型、網絡、區域、創新和收益支撐6個策略外加1個加強經銷商溝通支持上持續發力,同時確保一汽豐田TNGA架構下首款小型SUV奕澤的上市成功。
除此之外,一汽豐田還將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秉承著 “客戶第一、經銷商第二、廠家第三”的經營理念,升級現有的業務模塊,深化品牌的架構,在現有產品和價值鏈的基礎上,回歸原點,擁抱客戶,完成從生產銷售型企業提升到用戶型企業的蛻變。在備受關注的環保方面,將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環保車型,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樣的購車選擇。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在2018年,一汽豐田將以良好的開局為起點,在不忘初心中行穩致遠,保持對客戶、市場的敬畏之心,對競爭、變革的挑戰之心,無懼曾經追逐路上的艱難險阻,無畏未來汽車市場的風云變幻,在不忘本來中開辟未來,一次次突破自我、一次次為客戶的車生活保駕護航,不斷奉獻出一場場精彩的演出!(商業資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