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22 23:44:57
3月22日凌晨2點,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了貨幣政策聲明,決定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50%到1.75%的目標區間。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的首次加息,也是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以來的首次加息。中國雖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依然屬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范疇,仍可能受到本次加息帶來的部分負面沖擊,仍須謹慎應對。
每經編輯 莫開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京時間3月22日凌晨2點,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了貨幣政策聲明,決定將基準利率上調至1.50%到1.75%的目標區間。這是美聯儲今年以來的首次加息,也是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以來的首次加息。
盡管引發廣泛關注,但美聯儲此次加息并未超出市場預期,這也符合當前美聯儲制定的“循序漸進”、力求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
根據美聯儲日前發布的全國經濟形勢調查報告,今年1月初至2月底,美國經濟繼續保持溫和而適度的擴張,且美聯儲在提交給國會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也證實,美國經濟穩步增長,將支持美聯儲繼續收緊貨幣政策。
在新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看來,全球經濟增勢穩健,財政政策對經濟刺激的積極作用也在不斷增強;且美聯儲對目前經濟增長、就業市場和通脹前景的判斷并未改變,并表示將像前任一樣注重與市場進行溝通,致力于維護既定的貨幣政策目標或意圖,這表明加息將是肯定的,但不會步伐太快、加息太高,保持節奏的均勻。
此次加息是自2015年12月啟動本輪加息周期以來,美聯儲的第六次加息。它對世界經濟、尤其是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影響顯而易見。中國雖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依然屬于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范疇,仍可能受到本次加息帶來的部分負面沖擊:
首先,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趨勢可能會受到影響。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1344.82億美元,較1月末的31614.57億美元減少269.75億美元,環比下降0.85%。2017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其后連續第12個月回升,此次為首次下降。而美聯儲加息會不會造成我國外匯儲備進一步下滑,會不會降低中國應對金融風險和危機的能力,目前仍有待市場的檢驗。
其次,需要防范美聯儲加息對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中國市場本身流動性基本趨于合理,如果央行為應對資金外流壓力實施提高存款準備金、加息等對沖措施,則有可能打破市場流動性平衡,加劇資金供給壓力,抑制銀行信貸規模,使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下降。尤其有可能推升國內整體的利率水平,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延緩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進程。如此則將不利于我國實體經濟恢復經營生機。
二是目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表明我國宏觀經濟呈企穩回暖跡象,如果央行需要為應對美聯儲加息風險相應推出緊縮貨幣政策,不僅可能改變既定的穩健中性貨幣政策,也會對中國經濟整體企穩回升帶來不利。
三是全國房地產市場也可能因潛在的資金外流風險而收緊,使更多的中小房企面臨美聯儲加息帶來的沖擊。而一旦房地產市場陷入疲軟,將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帶來引爆地方政府債務、制造業不良貸款、影子銀行等一系列危機的風險。
再次,美聯儲加息對中國資本市場也可能產生利空影響。
美聯儲加息對中國A股雖不形成直接影響,但對美股恐形成打壓,短期下跌的概率加大。對于美股,A股向來有跟跌不跟漲的傳統,一旦美股下跌A股很容易跟風。
同時,美聯儲加息利好美國經濟,使美國經濟對世界資本形成“磁鐵”效應,尤其人民幣貶值預期一旦形成,將導致熱錢流出的風險,國內的流動性面臨收縮,不利于A股的走強,并對投資者信心和情緒也將帶來負面沖擊。
基于此,針對美聯儲加息,中國政府應做好應對措施:一是要在貨幣政策上“備足”彈藥,增加貨幣工具箱中的預防性工具,保持市場的適當流動性和調整的靈活性。
二要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實現外匯體制市場化包括匯率市場化、資本自由流動,提高應對匯率沖擊的能力。
三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步伐和僵尸企業出清速度,優化社會資源有效配置。
四要采取措施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將資金引向實體經濟領域,促使實體經濟“強身健體”,夯實實體經濟增長基礎,使其成為一張吸納美聯儲加息沖擊的巨大“海綿墊”。
(作者為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