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8 21:53:53
每經編輯 王星平
每經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曾健輝
滴滴又要融資了。上海證券交易所債券信息顯示,中信證券-滴滴第[N]期CP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已處于受理狀態,更新日期為3月16日,該計劃擬發行金額100億元,發行人迪潤(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為滴滴出行的全資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該筆融資距離滴滴招募騎手、進軍外賣的消息傳出不到半個月。也正因如此,多數業內人士猜測該筆融資或與滴滴即將在4月正式上線的外賣業務有關,或掀又一輪補貼大戰。
對此,截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稿,滴滴方面尚未予以確認,對外界傳言也未置可否。
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滴滴若要入局外賣市場,一定的補貼必不可少,這也是短時間內獲取用戶的有效手段。但滴滴如果在外賣這一塊沒有創新之舉,走的是和餓了么、美團一樣的方式,將很難具備競爭力。
公開資料顯示,計劃發行人迪潤(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唯一股東為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法人為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此次發行品種為資產支持證券(ABS)。不久前,滴滴剛上線外賣業務,這自然讓不少業內人士將此次融資與滴滴的外賣業務聯系起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日(3月18日)登錄“滴滴配送”app發現,就在10天時間內,“滴滴配送”服務已經從最初的無錫一城,拓展到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寧波、溫州、成都和廈門等9座城市。
如此迅速的拓城速度,顯示了滴滴布局外賣的決心。一位即時配送業內人士此前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滴滴入局外賣市場,前期都需要大量補貼才能發展,補貼運力端和補貼商家端雙向補貼。一旦大規模鋪開外賣業務,對滴滴目前的運營挑戰會非常大,需要滴滴另建一套新的服務于本地生活的運力體系、運營方式和組織模式。而補貼的背后,則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
而另一方面,美團也在加緊跨界出行領域的布局。目前,美團app已經上線了多個城市的打車入口。
自2012年成立以來,滴滴已完成十數次,總額超200億美元的融資。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滴滴本次試圖用資產證券化(ABS)的方式進行融資,用其旗下所屬資產進行融資,不稀釋股權,有利于補充流動資金應對眼前的燒錢大戰和多元化布局。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對于此次融資是否會投入到外賣業務、投入多少,滴滴方面并未作出回應。
外賣市場一直硝煙不斷,隨著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燒錢”仍然是商家競爭的關鍵詞。
據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2018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在線外賣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大關,預計2018年將達到2430億元。外賣的千億市場規模讓行業巨頭虎視眈眈,“燒錢”勢頭依然不減。
“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外賣市場是一個‘燒錢’的行業,目前幾家主流平臺在外賣這塊業務上仍未實現盈利。如果外賣行業再一次爆發補貼大戰,老牌外賣平臺的用戶粘性要依靠補貼來維持,是市場的可悲。”陳禮騰表示。
在陳禮騰看來,滴滴進入外賣市場,前期的燒錢不可避免,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補貼之外的創新之舉。“滴滴可以考慮的是,前兩家由于采用電動車配送,服務距離有限,而滴滴還擁有網約車,如果可以適當加以利用,擴大服務范圍,也是一個優勢。”陳禮騰表示。
經過前期的市場洗牌,陳禮騰認為外賣市場目前的競爭關鍵點在于服務質量的提升。對商家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配送服務和售后處理。“點外賣的目的主要就是方便快捷,用戶在考慮價格之外主要考慮的就是配送速度,而且對于價格用戶上限的提高,最終還是追求效率。同樣的訂單,誰能高效的完成,誰的優勢就越大。”陳禮騰分析到。
(實習生趙雯琪對此文亦有貢獻)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