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11 22:38:51
日前,社會高度關注的2018年國資國企改革將有哪些新作為。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在答記者問中,涉及到推進國企公司制改制、國企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等問題。
每經編輯 李可愚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畢陸名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國資國企改革”被列為“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內容之一。正因為如此,社會各界也高度關注2018年國資國企改革將有哪些新作為。
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就“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此次記者會可謂“干貨滿滿”。在十多個提問和回答中,2017年國企發展和改革所取得的顯著成就,以及新一年的國企改革部署“躍然紙上”。
過去一年,全國國資系統和中央企業取得了良好成績。對此,肖亞慶以近日熱映的紀錄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為例,贊揚了國企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所取得的不凡成就,“不知道大家最近看沒看《厲害了,我的國》,很火。講的中國橋、中國路、中國港和中國網,這些好多都是中央企業為主或者中央企業承建的。”
與此同時,肖亞慶還披露了去年與國企運行情況相關的部分指標。據介紹,去年全國國有企業營業收入達到50萬億元,利潤達到2.9萬億元,比上一年分別增長了14.7%和23.5%。其中,中央企業的營業收入達到26.4萬億元,實現利潤達到1.42萬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3.3%和15.2%。“這都是這五年來最好的一年。”肖亞慶表示。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國企國資改革扎實推進,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
不過,關于公司制改制的意義和作用,外界了解并不多。在此次記者會上,針對上述問題,彭華崗表示,“(公司制改制)應該說這是我們國有企業改革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我想十年、二十年以后要說起國有企業改革來,一定會想到在這個節點上完成了公司制改制。”
他進一步介紹道,公司制改制的作用可以從三方面看待:一是責任更加明確。中央企業經過公司制改制以后,責任和權利也更加明確了,有助于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獨立的市場主體。
二是改革的空間進一步打開了。進一步推進股份制、多元化、混合所有制、改制上市等改革,第一步就是要把公司制改革完成。公司制改革完成為后續的改革打下基礎。
三是對公司治理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改制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打造充滿活力的現代企業。
在總結過去一年國企發展和改革成就的同時,社會各界對于新一年國資國企改革將如何推進更為關注。
在記者會上,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也就與國企改革有關的一些安排部署作了明確介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肖亞慶和彭華崗的有關表態中,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一是新的一年部署國企推進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工作。
肖亞慶在記者會上表示:“大家知道,去年中央企業集團層面按照公司法注冊完成了公司制改革,這只是第一步,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集團的股權多元化,進一步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進一步通過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使得治理結構能夠更加符合有效制衡的要求,使得經濟實體能夠具有靈活高效的運營機制。”
記者發現,兩會期間,已有國企負責人表示,正在積極謀劃推進國企集團層面股權多元化工作。
例如,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董事長劉紹勇在政協經濟界別小組會議上表示:“經集團黨組研究,目前東方航空集團已經向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提出,集團公司推進股權多元化或混合所有制改革。”他認為,相關改革將極大釋放生產活力,激發員工動力,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及改革開放,特別是參與全球競爭。
二是賦予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更多的自主權。
肖亞慶指出:“今年我們會將一部分出資人的權利放到兩類公司(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比如說發展規劃,集團的投資規劃。同時,我們對一些重大事項的管理權,比如內部薪酬、工資總額的報備制度等等,我們今年對兩類公司要在原有試點基礎上作進一步的調整。”
“在放權的過程當中我們也不能讓這些監管權利落地,還要做好銜接和服務工作,使得我們兩類公司的試點過程能夠實現最初的目的,使得兩類公司運行得更好。”肖亞慶表示。
三是推動中央企業戰略重組。
“這個戰略重組應該是兩大方面的內容:一是集團層面的戰略重組,使戰略布局更加優化。二是專業化的重組,今年要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嘗試。”肖亞慶指出。
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成為當前重點工作之一。對此,今年國企和國資監管部門將有哪些舉措呢?在此次記者會上,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就該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肖亞慶指出,總體看,中央企業的負債水平是可控的。但同時也清醒地看到,一部分中央企業、一部分中央企業的二級三級企業負債率較高,風險還依然存在。
“國資委作為監管部門,第一是要強化分類管控。針對工業企業、非工業企業和科研類企業,分別制定了70%、75%和65%的管控線。今年初我們在這個管控線的基礎上提高了一個等級,增加了5個點。原來是75%,現在到70%就要預警了。原來是70%,現在65%也要預警了。”肖亞慶說道。
肖亞慶還指出,在防風險過程中要加強考核約束。把降杠桿、減負債作為中央企業考核的一項主要內容,來考核各個企業年終完成的情況。
在國企如何通過補充權益資本防風險方面,肖亞慶也作了闡述:“要多渠道補充權益資本。比如說,近年以來各中央企業和各債券方經過充分的協商,利用市場化、法治化的債轉股,已經簽訂了意向協議近1萬億元,去年落實1800億元,今年要利用好這樣一個市場化債轉股的有利時機。去年我們中央企業還利用各種市場投資募集了3577億元的資金,補充了資本金,今年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