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接受每經記者獨家專訪:商事制度改革該放的一定放夠 不該批的堅決不批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3-07 00:03:07

依靠建立“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這樣一個企業的“光榮榜”,能夠加強企業的自律;而另一方面,政府在反壟斷、廣告、消費維權等方面的監管力度還要加大,讓誠信的企業感覺到沒有任何障礙,到處都是綠燈,讓違法亂紀的企業到處都是紅燈,要讓違法的企業不想犯法,不敢犯法,犯不起法。

每經編輯 李彪 周程程    

每經記者 李彪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旭

近年來,商事制度改革持續向縱深推進,有效激發了投資創業熱情,釋放了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一照一碼”、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證照分離”等改革舉措,讓市場主體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好。

“(商事制度改革)該放的一定放夠,該批的我們才批,不該批的堅決不批!”3月6日,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

帶著這種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商事制度改革也將釋放更大的紅利。在馬正其看來,政府也要更好地發揮作用,在“寬進”和“嚴管”相結合之下,要讓誠信的企業感覺到處都沒有障礙,到處都是綠燈;而對違法亂紀的企業來說,到處都是紅燈。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  每經記者 李彪 攝

改革激發創業促進就業

NBD: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時提出,“全面改革工商登記、注冊資本等商事制度,企業開辦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您如何看待近年來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效?

馬正其: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很顯著。一方面,由于企業準入門檻的放寬,激發了市場的活力。2017年,我國每天新增企業1.66萬戶。而改革之前,2013年日均新設企業僅為6000戶左右。

另一方面,商事制度改革激發了創業,這些企業在經濟增長中也發揮了一定作用。經過數據監測,這些新設企業的活躍度在70%,也就是說企業新設立4~5個月,70%的企業都有了招工、生產經營等行為。

此外,改革還極大促進了就業。我國去年經濟增長6.9%,而就業目標仍然完成得很好。這么大個國家,這么多人口能夠實現充分就業,成績來之不易。另外,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講,這些企業再過5年、10年,有些就會發展成為像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企業。

NBD:商事制度改革為營商環境的改善帶來了哪些實實在在的利好,是否還有進一步的推進空間?

馬正其: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證照分離”方面,重點是“照后減證”,砍掉一批企業拿到營業執照后還需辦理的不必要審批,解決準入不準營的問題。還要加大“多證合一”的力度,實現“一照一碼”。一個照就是營業執照,一個碼就是信用代碼。說得直接點就是,人就一個身份證,企業就一個信用代碼,企業辦事憑這個就行了,非常便利。

二是加大全程電子化,現在已開通了企業注冊網上申報。完全是零見面,實現了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發照、電子歸檔。

三是名稱核準方面,過去企業在名稱核準花費的時間比較長?,F在實行企業名稱網上自主申報,所有的企業名稱都錄在庫里,企業取名時首先看是否有重名,然后排除一些禁用限用的名稱后,企業就能自主完成核名、申報。最后由工商部門進行復核,減少了辦事環節,極大地節省了辦事時間。

下一步還要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實現進一步的便利化。該放的一定放夠,該批的我們才批,不該批的堅決不批,以便利群眾。

“證照分離”改革年內全面推開

NBD:您剛才也提到了將進一步推動“證照分離”。我們也注意到,根據工商總局對2018年改革工作的部署,今年下半年將全面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這將對企業產生怎樣的利好?

馬正其:“證照分離”的實質是減少審批。原來辦理營業執照后,后續還有一些許可事項,而“證照分離”改革則是對這些審批進行全面清理。該取消審批的就取消;該改為備案的就取消審批,改為備案;對于暫時不能取消審批,但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并且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行政許可事項,就實行告知承諾制。除這三種情況下,剩下的該審批就審批。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證照分離”改革,也提到重點是照后減證,各類證能減盡減、能合則合,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對于這項工作,我們今年可能在7月左右在全國全面推開。

NBD:您剛才談到了市場主體準入不斷放寬,那么后續的監管上應該如何發力?

馬正其:“寬進”必須和“嚴管”相結合。如果僅僅寬進,而不加強后面的“嚴管”,那時間長了,后面肯定是會出問題的。所以還要進一步加強“嚴管”。

但是,“嚴管”不再是過去光靠政府部門進行監管的方式,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大數據的信息化平臺,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這個系統相當于就是一張企業的“光榮榜”。企業的注冊登記、審批、不良記錄等信息全部都在上面。

這主要是為了達到企業自律,這是第一位重要的任務。過去常常是“法不責眾”,監管部門管理不過來。而有了這個平臺后,企業都想把自己的光榮榜做好。第二是利于部門聯合監管。企業犯的錯誤,違法信息都會顯示在這個平臺里,一處違法,處處受限。例如有銀行看到企業在土地、環保等方面存在問題的話,就不會給企業進行貸款。

三是實現社會共治。是否選擇和這個企業交往、是否選擇買該企業的產品,都會先查找這個企業的相關信用信息。這也體現出在政府的引導下,發揮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加強監管。

當然,政府也要更好地發揮作用。比如在反壟斷、廣告、消費維權等方面的監管力度還要加大,讓誠信的企業感覺到沒有任何障礙,到處都是綠燈。讓違法亂紀的企業到處都是紅燈。要讓違法的企業不想犯法,不敢犯法,犯不起法,犯法違規的成本很高。

這些工作現在都在持續推進,還需要不斷地深化與完善,最終實現國家現代化企業治理的目標,市場監管水平也應該達到現代化企業治理和監管的目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商事制度改革 證照分離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免费 | 最新国产一级视频免费 |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麻豆 | 午夜福利小视频免费国产 | 亚洲中文字幕自拍a人片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