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7 00:33:19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賈運可
每經記者 劉明濤 每經編輯 賈運可
周一深蹲,然后上跳!周二深蹲,然后深蹲……
受隔夜美股全線大跌,道指暴跌超千點影響,昨日(2月6日)A股市場大幅殺跌,滬指全天下跌116.85點,跌幅達到3.35%,單日跌幅創近兩年最大。創業板指跌破1600點大關,下跌5.34%,創3年來新低。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統計數據來看,以往海外市場大跌對A股走勢的影響相對有限。不少券商也表示,A股回調后繼續受外盤沖擊的風險已有所下降。
2月6日,受隔夜美股千點暴跌影響,滬指本周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低開。一日之間,滬指跌破半年線3372.41點關口。
由于海外市場連續下行,引起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A股市場白馬股集體回落,唯一亮點只剩下黃金股,交投趨于謹慎。在不斷震蕩走弱下,滬指最終下跌3.35%,創下近兩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值得關注的是,近一年一直走勢獨立、表現強勁的上證50,雖然整個板塊僅山東黃金一只個股上漲,但指數依舊保持相對穩定,收出了“紅十字星”,全天下跌2.01%。而已經連續走熊兩年多的創業板指昨日再遭重創,全天大跌5.34%,以1598.12點報收,創近三年來新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A股周二有超過400只(不計ST類股)個股跌停,其中創業板個股占比超過25%。此外,兩市本周累計已有718只個股跌幅超過10%。
那么,為何周一 A股能“逆襲”,周二卻無力回天呢?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美股回調市場其實早有預期,上周五美股下跌幅度不算太大,周末有時間可以分析消化,所以本周一 A股在大藍籌助攻下,能夠實現翻紅。但本周一晚間美股再度暴跌,且幅度創下紀錄,導致恐慌情緒蔓延。總體來看,我覺得A股沒有大的問題,周二放量大跌反而給了不少機構調倉的機會。相比美股和港股,今年我依舊看好A股總體的投資機會。”
對周二的指數回調,不少投資者表示“A股向來跟跌不跟漲”。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以往數據發現,外圍市場暴跌對A股的影響都不算大,A股并不會因外圍股指下跌而改變運行方向。
比如,2011年8月8日,道指當日跌幅超過5%,但8月9日滬指跌幅僅0.03%,5個交易日內滬指更是上漲3.9%。同樣,在2008年12月1日,道指暴跌7.7%,滬指在美股暴跌后僅下跌0.26%,隨后5日內漲幅超過10%。
新財富最佳策略研究分析師第一名海通證券荀玉根稱,整體上標普500及道指目前PE(TTM)分別為23.8倍、24.2倍,處于2007年以來的歷史高位,美股此次回調也有消化估值的因素,而上證綜指、滬深300目前PE(TTM)分別為16.6倍、15.5倍,均處于歷史中低水平,A股整體估值壓力不大。
東北證券分析指出,美股運行的主要支撐并非弱美元或美聯儲,而是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改善能否持續。雖然美股波動率的走高會影響外圍市場的走勢形態,但方向見頂逆轉的風險還在于其經濟改善的持續性。考慮A股市場已經明顯回調,繼續受外盤走弱沖擊的風險已經下降。
方正證券也表示,資金面的沖擊是最近一周多A股市場的重要影響因素。實際上,自從2016年A股本輪趨勢出現之后,始終是基本面方向引領市場,資金面方向造成階段性沖擊。這和2015年之前資金面引領市場趨勢,基本面造成短期沖擊相反。
方正證券進一步舉例稱,2017年四季度的調整就是資金面沖擊造成的。目前這一輪沖擊和前面那輪類似,主要表現在對高估值公司的沖擊上,繼續回避高估值公司仍然是投資者需要堅持的策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