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1 08:22:29
白馬股搖身變“地雷” 海能達業績“變臉”套住港資1億股;扇貝重演“去哪兒”證監會對獐子島進行調查;樂視網預虧百億還有“后續” 60億影視版權面臨逐步減值風險;171家公司修正2017年預計業績監管,機構緊盯業績“變臉”亂象。
中國證券報
“任性”回籠逾萬億 今年春節可能“不差錢”
月末時點上,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繼續停做,過去6日央行流動性工具密集到期已回籠逾萬億元,但有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和月末財政支出力挺,市場資金面仍呈現均衡偏松態勢,銀行間回購利率多數下行。在多因素影響下,1月份流動性形勢總體較好,隨著春運正式啟動,春節前現金投放壓力將加大,對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影響也將顯現。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央行系列安排特別是CRA的啟動可極大降低春節前后流動性波動風險,對“滾隔夜”的限制亦有助于提升貨幣市場穩定性,再現類似上年末的極端結構性緊張的概率較小。
結構性短缺推高煤價 鐵路運輸成瓶頸
寒潮天氣持續,冬季煤炭保供壓力驟增。季節性、區域性結構性供應短缺,對煤炭市場產生重要影響。鐵路運輸瓶頸成為制約煤炭供應的重要因素。1月31日,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市場價報764元/噸,漲勢仍在繼續,超過2017年的最高點。隨著煤炭產能逐漸向晉陜蒙寧四省(區)集中,東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區煤炭產能持續減少,煤炭調入地區及規模進一步擴大,從產地發往環渤海地區的煤炭鐵路運力短缺矛盾突出。
監管嚴懲增持未兌現上市公司 董監高“空頭支票”難繼續
1月31日晚間,雙良節能、友邦吊頂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股東增持計劃或增持完成相關公告。而一些公司也因增持承諾未兌現而被監管部門關注。近期,因*ST云網副董事長陳繼未及時履行增持承諾、公司未就承諾變更事項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等,*ST云網副董事長陳繼與公司分別收到深交所下發的監管函。此前,已有高樂股份董秘楊廣城增持承諾未兌現遭深交所發監管函。
171家公司修正2017年預計業績監管 機構緊盯業績“變臉”亂象
1月31日晚間,拓維信息、如意集團等公司對2017年預計業績進行了修正。數據顯示,截至1月31日記者發稿時,171家A股公司修正了2017年預計業績,獐子島、沃森生物等公司預計業績“跳水”。
上海證券報
第三批名單秘而不宣上市 公司成央企混改主要載體
從2014年7月國資委選擇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開展混改試點以來,至今已有3批50家國企成為混改試點。國資委有關負責人1月31日在有關央企混改的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目前,上市公司已成為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載體。從行業分布來說,房地產、建筑、建材、通信、礦業等5個行業央企混合程度較高。其中,中國聯通、上海貝爾和華錄集團3家央企在集團公司層面進行了混改。”
“斷直連”僅剩兩月 銀聯升級無卡清算平臺對陣網聯
剛剛按央行要求完成自查整改的支付行業,被銀聯“撩動”了。日前,銀聯宣布推出其新一代無卡業務轉接清算平臺,向成員機構開展大規模的業務承載服務。
大比例質押遭遇股價暴跌 三公司控股股東瀕臨強平
市場的每一次擠泡沫,都會爆掉幾個高杠桿玩家。這一次,陷入危險的是天夏智慧、科融環境和大連電瓷的控股股東。其中,前兩家已有部分質押股份跌破平倉價。從披露的內容看,三家公司的控股股東幾乎都質押了所持有的全部股票。
樂視網持續跌停 賈躍亭或已爆倉
樂視網1月31日迎來復牌后的第六個跌停,而近700萬手的賣單堆積,宣告著跌停還將繼續。賈躍亭已將所持樂視網股權悉數質押,且未見披露及時補充質押物,因此保守預估,最新股價已跌穿賈躍亭平倉線,即賈躍亭爆倉了。
證券時報
1月綜合PMI為54.6% 中國經濟整體走勢平穩
1月份中國經濟整體表現較好,首次發布的1月中國綜合采購經理指數(PMI)產出指數為54.6%,與上月持平,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其中,1月份,制造業生產指數為53.5%,比上月下降0.5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3%,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增加包容性適應性
證監會系統2018年工作會議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全系統上下要堅定不移地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改革發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適應性,加大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支持力度。繼續深化新三板改革,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天使投資。大力推進監管智能化科技化。持續強化稽查執法,把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業績地雷集體引爆A股再現“一九行情”
昨日是1月份最后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下跌0.21%收報3480.83點,盤面上冰火兩重天的現象格外明顯。上證50再次成為護盤主力,在金融、地產、消費等藍籌板塊的推動下大漲1.22%,創業板指則震蕩下行大跌2.66%,領跌兩市,題材股則全線重挫。統計顯示,昨日總共有141只個股跌停,紅盤個股僅500多只。業界普遍認為,昨日A股重挫主要是受美股大跌以及多家上市公司發布業績“地雷”所拖累,未來資金仍將集中在藍籌股參與波段機會,對中小盤題材類個股應保持謹慎。
每日經濟新聞
白馬股搖身變“地雷” 海能達業績“變臉”套住港資1億股
當白馬股出現業績“地雷”,2017年在股市風生水起的港資竟然也被套其中。1月31日,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業績修正預告,在眾多業績“變臉”行列中,出現了一只白馬股的身影,這便是在2017年股價最高近翻倍的海能達。海能達曾于2017年三季報預計年度凈利潤上限達7億元,如今卻修正為不超過3億元,而這一“腰斬”的業績預測修正也令海能達股價在1月31日“一字”跌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海能達股價下跌也讓持續買入持有1億股、崇尚價值投資的港資感受到被套的苦惱。
扇貝重演“去哪兒”證監會對獐子島進行調查
獐子島1月30日晚間的一紙公告,恐怕讓不少投資者徹夜難眠。根據公告,獐子島自31日開市起停牌,起因是“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需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預計可能致2017年度全年業績虧損。對此,局外人戲稱,獐子島的扇貝又失蹤了。可對于身處局內的投資者來說,除了震驚外還有兩點疑問待解——3個月前公司抽測結果顯示“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2018年1月初,參與獐子島現場調研的券商發布的研報也稱“蝦夷扇貝畝產得到顯著恢復”,為何現在扇貝說沒就沒了?另外,部分投資者質疑的還有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的提前減持行為。1月31日,證監會系統相關監管機構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將圍繞“信息披露合規”問題對獐子島此次事件跟進調查。
樂視網預虧百億還有“后續” 60億影視版權面臨逐步減值風險
樂視網去年到底有多慘?直到1月30日晚曬出2017年業績預告,樂視網巨虧116億元的慘烈事實才擺在了公眾面前。116億元虧損大窟窿主要包括35億元對影視版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無形資產的提計減值準備。“擁有最大的正版影視版權內容庫”一直以來都是樂視網引以為傲的競爭優勢。記者注意到,即便在樂視網資金高度緊張的情況下,其采購影視版權的腳步都沒有停下,18個月時間樂視網影視版權迅猛增長了超40億元,而目前60億元賬面價值的版權資產面臨著逐步減值的風險。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每經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