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市場

每經網首頁 > 市場 > 正文

港股資金新年新氣象:“閃購”銀行股 布局四大行

證券日報 2018-01-30 11:10:53

如果對比滬股通以及港股通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數據可以發現,港股北上資金對于A股銀行股的態度可謂“急轉彎”。

對于A股銀行近期的估值上漲,來自于互聯互通(即滬股通和深股通)的資金似乎早有預期,甚至是其中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新年伊始,港股資金就已經北上布局銀行股,其主要是國有大行;而此前的去年12月份,港股資金的主流還是在凈賣出銀行股。

港股資金態度“急轉彎” 北上布局銀行股

如果對比滬股通以及港股通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數據可以發現,港股北上資金對于A股銀行股的態度可謂“急轉彎”。去年年末,互聯互通市場的南下內地資金更傾向于買入銀行H股,而港股資金則多數選擇了賣出。

2017年12月份,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中有2只銀行股,分別是排名第4位的招商銀行,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35.28億元;排名第10位的興業銀行,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19.87億元。不過,兩家銀行均處于賣出金額高于買入金額的狀態。此外,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中,平安銀行位列第7位,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29.12億元,買入金額略大于賣出金額。港股通(滬)方面,去年12月份,十大成交活躍股包括排名第2位的工商銀行,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104.81億港元;排名第8位的建設銀行,買入及賣出金額合計42.64億港元。兩家銀行的買入額均大于賣出額。

今年1月份伊始,港股資金的態度就發生了180度轉彎:從賣出為主轉向凈買入,而A股資金對于銀行H股的態度并未大幅改變,仍是頻頻通過凈買入的方式將中資銀行H股推上十大成交活躍股。

從2018年第一個交易日(1月2日)起,銀行股亮相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的頻次明顯增加,而且買入金額遠高于賣出金額。當日,招商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分列十大成交活躍股第3位、第4位、第7位。招商銀行買入1.46億元,賣出0.63億元;建設銀行買入買入1.56億元,賣出0.5億元;工商銀行買入1.15億元,賣出0.65億元。類似的情況在今年1月份已經進行的的19個交易日共出現了11次,在2018年第一周更是連續出現,且凈買入的主要對象是四大國有銀行等大中型銀行。

港股資金開年就布局銀行股,而且主要布局國有大行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也從側面解釋了本輪A股銀行集體上漲背后的風從何來。

AH比價依舊懸殊 估值靠攏只是傳說

在2015年11月份滬港通通車之前,市場曾普遍預期兩地上市銀行股的AH比價空間將被壓縮,從理論上來講,估值差甚至可能被抹平。

但是,市場只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滬港通“通車”后,2013年和2014年長期存在的半數以上、甚至三分之二兩地上市銀行股H股溢價的局面確實被打破,但取而代之的并不是靠攏,而是繼續反向拉大。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26日,9家兩地上市銀行股A股全面較H股溢價。其中,招商銀行A股溢價率為6.02%,溢價率相對最低;其余銀行股中,農業銀行A股較H股溢價率為9.61%,中國銀行溢價率為16.14%,工商銀行溢價率為20.38%,交通銀行溢價率為20.75%,民生銀行溢價率為24.15%,光大銀行溢價率為25.09%,建設銀行溢價率為27.57%,中信銀行溢價率為34.69%。

市場人士表示,“同股同權的理念在跨市場后,更多的體現為收益權和表決權,而市場波動導致的不同價格并不能保證被化解,如果是長線投資,更看重于股息率等中長線收益指標;如果是短期投資,折價率高并不能與賺錢直接劃等號,畢竟兩個市場投資者的游戲規則不同,資金的操作思路也有很大區別。”

 

責編 姚祥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港股資金 銀行股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人妖: | 永久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天天看片高清观看免费国产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一级在线色香蕉 |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