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8-01-17 22:36:45
2018伊始,回望2017,保險業無疑度過了一個“最嚴監管年”。這一年,在“保險姓保、監管姓監”這一監管理念下,行業發展進一步規范,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行業面貌進一步改變。數據顯示,2017年1~11月,全行業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4397.58億元,同比增長19.17%。
回望過去,總結過去,才能更好地立足于今日,才能更好地砥礪前行。對此,每經記者專門對保監系統過去一年的監管舉措,以及行業發展等進行了梳理。
每經編輯 袁園
每經記者 袁園 每經編輯 王可然
從2017年1月份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中重申“保險姓保、監管姓監”這一監管理念開始,2017年之于保險業就注定是獨特的一年。
2017年,保監會認識到隨著行業的發展和創新,原有的監管制度存在一些短板,于是“補短板、防風險”便成為了保監會全年的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全年連發60多份文件和通知,內容涉及法人治理監管、保險資金投資、產品管理、償付能力監管、中介業務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新型業務監管、完善監管基礎設施等方方面面,2017年也被行業戲稱為“最嚴監管年”。
值得一提的是,保監會的強監管思路并非是心血來潮。于行業來說,經過了粗放式的高發展之后,行業中的問題開始逐步暴露出來,需要監管及時出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于宏觀經濟來講,在經濟下行承壓的當下,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也成為金融監管的底線,作為大金融的一部分,保監會防風險、強監管的思路顯然也是對金融工作監管的呼應。
2015~2016年,保險業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行業影響力和規模均持續擴大。利弊相生,在保險業高速發展之時,問題也暴露出來:個別保險機構在二級市場上瘋狂舉牌、部分險企股東將保險看作輸血渠道等,將保險業推向了風口浪尖。
在這一背景之下,“保險姓保,監管姓監”這一口號也順勢成為了2017年保監會的主旋律。
首先給保險業定下基調的便是“1+4”文件,這五份文件分別是《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通知》、《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業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中國保監會關于強化保險監管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整治市場亂象的通知》、《中國保監會關于彌補監管短板構建嚴密有效保險監管體系的通知》和《中國保監會關于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被稱為34號文的《中國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險監管維護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通知》作為總領文件,明確強監管、治亂象、補短板、防風險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在定下基調之后,就是逐步解決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于是,監管開始分別針對人身險、財險、資金運用、公司治理等方面發文,為行業立規。
人身險領域,134號文無疑是2017年最重要的一項政策,其明確叫停諸多主流產品類型,包括快速返還的萬能、兩全保險,以及以附加險形式存在的萬能險、投連險;財產險方面,二次費改于2017年7月全面推開,同時,保監會發布174號文,全面整治市場亂象;資金運用方面,2017年突出的監管導向就是針對2016年度社會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進一步規范險資運用,例如明確禁止保險機構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共同收購上市公司、鼓勵險資進行債券投資等行為等,支持實體經濟建設;公司治理方面,發布《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旨在通過降低大股東持股比例上限至三分之一,防止險企成為大股東提款機。不僅如此,2017年,保監會還完善了險企公司章程、信息披露、關聯交易等方面的監管制度,并出臺質詢制度,全面強化公司治理監管。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17年僅保監會官網公布的相關政策及通知就達60多份,與人身險或財產險相關的文件均超200份。這些文件為保險業扎好了籬笆墻,將風險隔離在行業之外。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強監管不僅發生在保險業。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金融體系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金融創新、金融科技等也加速滲透到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同時,金融的復雜性、關聯性不斷增強,對金融監管提出新的挑戰。
2017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同時提出,要堅定深化金融改革,要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
而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防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成為重中之重。由此種種不難看出,保監會的“保險姓保、監管姓監”的思路并非是心血來潮,而是在呼應金融監管大勢,這也使其成為金融監管大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7年12月27~29日,在保監會舉辦的局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培訓班上,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表示,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與堅持“保險業姓保”結合起來。充分認識黨的十九大精神對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重大指導意義,堅決防范化解保險領域重大風險,推動行業發展回歸本源,切實保護保險消費者的利益,全面落實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風險、深化改革三項重點任務,讓保險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
此外,陳文輝進一步指出,保監會也將提高政治站位,堅持“監管姓監”,為民監管,在健全監管制度、改進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上下功夫,彌補監管短板,加強監管問責,切實增強監管的專業性、穿透性和權威性,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