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期待2018年A股市場風格轉換 機構悄然加倉中盤股

中國證券報 2017-12-31 14:40:36

2017年藍籌白馬獨領風騷。一邊是漲幅“過大”的大盤藍籌,一邊是業績與交易量發生惡性循環的“僵尸股”。在此市況下,估值與業績更匹配的中盤股似乎成為2018歲首沖鋒的最小阻力方向。部分機構表示,2018年將是中盤股的天下。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私募開始調倉換股或設立新產品,目標皆指向中盤股。

風格切換若隱若現

“買大票不行,價格有點高;買小票也不妥,公司質地差,每天的成交量少得可憐。”深圳一家小型私募負責人張鵬(化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談起了當下的困惑:藍籌在2017年一騎絕塵,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漲幅令人難以置信,而以前經常操作的中小創題材股表現令人不堪回首。

在張鵬看來,此時調整投資策略面臨諸多困難:追高藍籌有接盤風險,畢竟最近上證50調整的幅度不小;續做中小創題材股也不現實,怕落入“僵尸股”大坑。他認為,在市場追逐業績加之厭惡小票之際,市場風格可能產生一些變化,2017年一直沒有太多“發言權”的中盤股或許是個不錯的選項。

期待市場風格發生變化的私募不止張鵬一個人,深圳私募人士李明(化名)同樣對市場風格的變化充滿期待。近兩個月,由于操作相對激進,同時市場環境不好,他管理的產品“受傷”不輕,他一度謝絕所有對外交往。2017年年底,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些滯漲的中盤股在2018年有望迎來轉機。

事實上,2017年個別中盤股已經有所表現。分析人士指出,雖然2017年的市場風格以大盤股為主,“以龍為首”行情持續強化,但細心的投資者發現,市值在200億元至700億元的中盤股,雖然整體估值水平不斷下移,但基金倉位和市場表現均有向好跡象。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扣除2017年上市新股,目前A股市值在200億元至700億元的個股有388只,其中2017年上漲的個股達到226只,占比68.55%。在這些上漲個股中,不乏大牛股出現,500億元市值的方大炭素2017年漲幅居首,達到218.21%,其他漲幅超過100%的個股有16只,漲幅在50%到100%的個股有42只。

部分私募逢低買入

數據顯示,自11月中旬以來,無論是上證50、滬深300指數,還是中小創指數均有不同程度調整,其中上證50下跌超過4%、中小板下跌超過7%。而囊括了大部分中盤股的中證500指數表現同樣不佳,跌幅近7%。

“機會從來都是跌出來的。”在市場調整之際,相比其他私募逐步降低倉位,張鵬調整了投資策略:一方面,從一些藍籌中抽身而退;另一方面,逐步買入有較大調整幅度的中盤股。對于在這個時候積極入市,他表示,幾乎每輪大跌之后都是大漲,別人恐懼時,他更顯興奮。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深圳一家大型私募在11月就已經在做客戶溝通工作,準備成立一只新產品,核心邏輯就是看好未來中盤股行情。面對部分客戶的疑惑,他們表示中盤股處于滯漲狀態,兼具業績與成長性,此時進場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最新調查顯示,由于前段時間私募機構普遍以中高倉位為主,12月有52.63%的私募基金經理選擇維持高倉位水平。由于11月倉位有所下降,12月選擇增倉或大幅增倉的基金經理占比為31.58%,較11月有所上升。這反映了在經歷了11月的調整,部分私募基金經理選擇逢低入場。此外,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值顯示,私募整體樂觀情緒減少,但從倉位增減持投資計劃指標可以發現,對于市場的短暫回調,不少私募選擇入場。

激辯中盤股

不僅是部分私募開始看多中盤股,券商機構也紛紛期待2018年的中盤股行情。

廣發證券表示,風口正在向中盤漂移。從宏觀數據定量看,當前時點宏觀數據表現與2004年底宏觀數據表現相關性最高,2018年風格可能類似2005年,而2005年則是中大盤股行情。預計2018年相對最優板塊將向中市值偏移,中證500指數覆蓋面最全。

川財證券認為,中等市值公司的投資機會正在來臨。中等市值公司業績增速波動大,公司業績彈性大,部分優秀公司會發展成大市值公司,部分公司隨著業績衰弱淪為小市值公司。自2013年以來,大市值和中等市值公司的平均業績增速為11.16%和21.02%,總的來說,中等市值公司業績增速彈性較大市值公司高。中等市值業績增速與估值的匹配度相對占優,建議關注安全邊際充裕、基本面確定性強的中等市值公司。

相對于上述中盤股樂觀派,市場上也存在不同聲音。華創證券分析師王君表示,市場風格切換至中盤可能只是一廂情愿。在他看來,從估值視角來看,大盤權重股估值并不高,中盤股性價比也沒有十分突出;其次,從盈利能力持續性與匹配度來看,中盤股并不具備優勢;最后,所謂重塑“增長溢價”,本質上是博弈流動性,即便流動性階段性緩和,風格也不大可能切換至中盤股,更應該是成長股龍頭和優質小股票超跌反彈的機會。

對于這些不同聲音,前述計劃發行新產品的深圳私募人士稱,雖然中盤股業績與知名度比不了上證50或滬深300個股,但他們幾乎是中國各行業表現最優秀的公司。過去10年中,中證500指數的表現均要優于前兩個指數。“最重要的一點,我們不喜歡追漲幅巨大的指數,更熱衷于一個有所調整的指數。”他說。

責編 吳永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7年藍籌白馬獨領風騷。一邊是漲幅“過大”的大盤藍籌,一邊是業績與交易量發生惡性循環的“僵尸股”。在此市況下,估值與業績更匹配的中盤股似乎成為2018歲首沖鋒的最小阻力方向。部分機構表示,2018年將是中盤股的天下。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私募開始調倉換股或設立新產品,目標皆指向中盤股。 風格切換若隱若現 “買大票不行,價格有點高;買小票也不妥,公司質地差,每天的成交量少得可憐。”深圳一家小型私募負責人張鵬(化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談起了當下的困惑:藍籌在2017年一騎絕塵,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漲幅令人難以置信,而以前經常操作的中小創題材股表現令人不堪回首。 在張鵬看來,此時調整投資策略面臨諸多困難:追高藍籌有接盤風險,畢竟最近上證50調整的幅度不小;續做中小創題材股也不現實,怕落入“僵尸股”大坑。他認為,在市場追逐業績加之厭惡小票之際,市場風格可能產生一些變化,2017年一直沒有太多“發言權”的中盤股或許是個不錯的選項。 期待市場風格發生變化的私募不止張鵬一個人,深圳私募人士李明(化名)同樣對市場風格的變化充滿期待。近兩個月,由于操作相對激進,同時市場環境不好,他管理的產品“受傷”不輕,他一度謝絕所有對外交往。2017年年底,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些滯漲的中盤股在2018年有望迎來轉機。 事實上,2017年個別中盤股已經有所表現。分析人士指出,雖然2017年的市場風格以大盤股為主,“以龍為首”行情持續強化,但細心的投資者發現,市值在200億元至700億元的中盤股,雖然整體估值水平不斷下移,但基金倉位和市場表現均有向好跡象。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扣除2017年上市新股,目前A股市值在200億元至700億元的個股有388只,其中2017年上漲的個股達到226只,占比68.55%。在這些上漲個股中,不乏大牛股出現,500億元市值的方大炭素2017年漲幅居首,達到218.21%,其他漲幅超過100%的個股有16只,漲幅在50%到100%的個股有42只。 部分私募逢低買入 數據顯示,自11月中旬以來,無論是上證50、滬深300指數,還是中小創指數均有不同程度調整,其中上證50下跌超過4%、中小板下跌超過7%。而囊括了大部分中盤股的中證500指數表現同樣不佳,跌幅近7%。 “機會從來都是跌出來的。”在市場調整之際,相比其他私募逐步降低倉位,張鵬調整了投資策略:一方面,從一些藍籌中抽身而退;另一方面,逐步買入有較大調整幅度的中盤股。對于在這個時候積極入市,他表示,幾乎每輪大跌之后都是大漲,別人恐懼時,他更顯興奮。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深圳一家大型私募在11月就已經在做客戶溝通工作,準備成立一只新產品,核心邏輯就是看好未來中盤股行情。面對部分客戶的疑惑,他們表示中盤股處于滯漲狀態,兼具業績與成長性,此時進場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最新調查顯示,由于前段時間私募機構普遍以中高倉位為主,12月有52.63%的私募基金經理選擇維持高倉位水平。由于11月倉位有所下降,12月選擇增倉或大幅增倉的基金經理占比為31.58%,較11月有所上升。這反映了在經歷了11月的調整,部分私募基金經理選擇逢低入場。此外,A股市場趨勢預期信心指標值顯示,私募整體樂觀情緒減少,但從倉位增減持投資計劃指標可以發現,對于市場的短暫回調,不少私募選擇入場。 激辯中盤股 不僅是部分私募開始看多中盤股,券商機構也紛紛期待2018年的中盤股行情。 廣發證券表示,風口正在向中盤漂移。從宏觀數據定量看,當前時點宏觀數據表現與2004年底宏觀數據表現相關性最高,2018年風格可能類似2005年,而2005年則是中大盤股行情。預計2018年相對最優板塊將向中市值偏移,中證500指數覆蓋面最全。 川財證券認為,中等市值公司的投資機會正在來臨。中等市值公司業績增速波動大,公司業績彈性大,部分優秀公司會發展成大市值公司,部分公司隨著業績衰弱淪為小市值公司。自2013年以來,大市值和中等市值公司的平均業績增速為11.16%和21.02%,總的來說,中等市值公司業績增速彈性較大市值公司高。中等市值業績增速與估值的匹配度相對占優,建議關注安全邊際充裕、基本面確定性強的中等市值公司。 相對于上述中盤股樂觀派,市場上也存在不同聲音。華創證券分析師王君表示,市場風格切換至中盤可能只是一廂情愿。在他看來,從估值視角來看,大盤權重股估值并不高,中盤股性價比也沒有十分突出;其次,從盈利能力持續性與匹配度來看,中盤股并不具備優勢;最后,所謂重塑“增長溢價”,本質上是博弈流動性,即便流動性階段性緩和,風格也不大可能切換至中盤股,更應該是成長股龍頭和優質小股票超跌反彈的機會。 對于這些不同聲音,前述計劃發行新產品的深圳私募人士稱,雖然中盤股業績與知名度比不了上證50或滬深300個股,但他們幾乎是中國各行業表現最優秀的公司。過去10年中,中證500指數的表現均要優于前兩個指數。“最重要的一點,我們不喜歡追漲幅巨大的指數,更熱衷于一個有所調整的指數。”他說。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污网站国产大片 | 亚洲性爱在线网站 |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 | 中文字幕欧美精品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