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2017-12-13 19:08:52
德意志銀行CEO約翰·克賴恩日前在北京表示,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以及金融市場的地位不斷提高,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十分可期,未來人民幣將成為國際支付系統中最常用的貨幣之一。
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官(CEO)約翰·克賴恩日前在北京表示,由于中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以及金融市場的地位不斷提高,人民幣國際化前景十分可期。
克賴恩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經濟和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以及“一帶一路”建設正推動國際市場不斷擴大對人民幣跨境使用的需求。未來人民幣將成為國際支付系統中最常用的貨幣之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談及2017年世界經濟格局,克賴恩認為復蘇整體態勢良好,主要經濟指標均好于年初預期。他強調說,中國經濟表現“優秀”,在持續保持自身中高速增長的同時,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非常重要的驅動力。
德銀近期發布的《2018年資本市場展望》報告預測,受益于全球貿易顯著回暖,發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投資擴大,明年世界經濟將保持穩健復蘇,增速接近4%。
“中國正變得更加自信,更加開放,越來越多的中國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已經加入到全球市場的競爭。”克賴恩說,當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已遠超美國和歐洲。隨著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加,其發展前景樂觀。
克賴恩還指出,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是給全世界的警示,每個國家都能從中吸取教訓。中國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經濟發展也應更加穩健、高質。
作為德國銀行巨頭,德銀2015年稅后巨虧68億歐元,創下歷史紀錄。為實現高效經營,德銀大刀闊斧進行戰略轉型,大幅改組投行部門,收縮和重整零售業務并加大在科技領域的投入。
對此,克賴恩說,科技的進步給金融業帶來變革。隨著銀行業務電子化進程加快,工作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大量”重復性機械性勞動崗位將被自動化取代。“我們并沒有明確的裁員計劃。如果目光放到未來十年,很多今天需要人的工作將由于技術發展而被淘汰,但員工將可能從事更具創造力的工作。”
克賴恩舉例說,借助技術,銀行開戶耗費的時間可以從幾周縮短至幾天。德銀的目標是讓機器做機械的事情,讓人完成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工作。“也許未來機器人可以像人一樣判斷和做決定,但現在我們的技術發展還遠未到那個階段。”
來源:新華網 記者:鄒多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