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06 00:44:21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編輯 王可然
每經記者 歐陽凱 每經編輯 王可然
中集集團擬將空港業務注入中國消防的“動作”進一步清晰。
12月5日,中集集團(000039,SZ;02039,HK)及中國消防(00445,HK)聯合發布公告稱,中國消防通過全資子公司萬盛,以29.92億元和8.14億元對價分別向Sharp Vision(中集集團全資子公司)和豐強收購乘客登機橋供貨商Pteris(中文名為德利國際)78.15%和21.26%股權。同時,萬盛作價6.11億元向裕運收購中集天達空港設備公司30%股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交易完成后,中集集團對中國消防的持股比例將由原來的30%提升至50%以上的絕對控股。中集集團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未來在條件成熟或法規許可的前提下,不排除考慮為某個業務板塊尋求資本市場發展平臺。
空港業務仍然存在整合空間
具體來看,中國消防擬收購中集集團持有Pteris股權78.15%,同時收購少數股東持有的股權21.26%,對價38.06億元,其中包括股票對價20.08億元以及可換股債券17.98億元。與此同時,中國消防購買中集天達剩余30%股權,對價6.11億元,包括股票對價3.16億元,以及2.95億元可換股債券。
中集集團方面表示,此次注入中國消防的業務為德利國際旗下運營的所有業務線,其中就包括最知名的以登機橋為主營業務的中集天達公司,還包括提供機場行李系統,為順豐、菜鳥、京東等提供自動物流分揀處理設備和系統的物流公司,經營立體停車庫的公司以及經營其他綜合性機場地面設備的公司等。
數據顯示,Pteris2016年收入15.2億元,凈利潤0.7億元,凈資產10.1億元;天達主要業務為登機橋設備制造,2016年收入11.5億元,凈利潤1.29億元,凈資產7.16億元。相比之下,受國內消防車生產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中國消防去年獲得新訂單的難度和壓力增加,全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約16.6%,為4.71億元,凈利潤下降至1729萬元。
海通證券發表的報告指出,若交易完成,中國消防盈利將有近8倍的增厚。記者注意到,整合之后的中國消防,業務范圍涵蓋了消防車輛、登機橋、行李傳送帶等空港設備。對中集而言,空港相關業務的渠道資源有望進一步協同,同時空港設備實現單獨上市,有利于該業務的單獨融資以及股權激勵的完成。
根據中集集團半年報,在“空港物流裝備”板塊上,除了Pteris公司、中集天達外,還有德國齊格勒(Ziegler)公司。中金公司發表的報告指出,根據中集2016年年報,空港物流裝備板塊收入32億元,凈利潤1.3億元,可倒算出齊格勒公司收入規模約15億元,凈利潤規模約2000萬元,未來該子公司盈利進一步改善后,亦存在進一步整合進入中國消防的可能性。
促進更多業務板塊獨立上市
中集集團旗下有九大業務板塊,可謂多元,包括集裝箱制造業務、道路運輸車輛業務、能源化工及液態食品裝備業務、海洋工程業務、物流服務業務、重型卡車業務、空港裝備業務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兩年來,中集旗下多個業務板塊先后引入戰投。2016年3月,中集車輛集團引入了上海太富祥中、深圳南山大成、住友商事株式會社等在內的三大戰略投資者;隨后的12月,中集旗下的中集海工宣布增資擴股,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擬增資10億元持有其15%股權;今年7月,中集旗下產城業務板塊簽署增資協議,以約9.3億元引入碧桂園作為戰略投資者,完成后,碧桂園持有中集產城25%股權。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認為,考慮到公司車輛集團、海工集團、地產等逐步引入了部分戰投,若此次空港板塊的整合順利完成,將為中集產業聚焦,戰略升級提供成功案例,未來其他業務板塊不排除復制空港設備業務模式,實現分拆獨立上市。
對于上述分析,中集集團方面并不否認。中集集團董秘辦主任吳三強告訴記者,盡管中集集團是上市公司,但在旗下板塊建立了獨立的資本運作平臺后,上市公司的完善監管體系將更好地促進這些業務運營的規范化,未來中集將促進更多如空港等優質業務板塊早日獨立上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