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2-04 14:24:39
每經編輯 張斯 劉春山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劉春山
作為今年科技圈的熱詞,人工智能在烏鎮舉行的2017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同樣是關鍵詞。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大會發言中表示:“過去3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30年,我們將把機器變成人。”而蘋果CEO庫克談及AI時表示:“我不擔心機器像人一樣思考,更擔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
實際上,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科學的重要分支,從語音交換到圖像識別技術,已不是簡單的“炫技”,其在日常生活、工業制造等方面已經開始產生效益。
12月4日,在2017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分論壇上,百度CEO李彥宏通過三個實用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前景。
李彥宏表示,首先在自動駕駛領域,人工智能會使司機丟工作,最先丟掉工作的司機或許是貨車司機。李彥宏還在現場演示了基于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技術打造的駕駛員疲勞監測系統,通過紅外人臉識別判斷、提醒司機避免疲勞駕駛,減少駕駛風險。
第二個被人工智能改變的是供應端。當人工智能開始和連鎖超市合作,可以利用技術提升超市里生鮮貨品的效率,比如進貨多少、何時上架、何時撤掉,做多方位的預測。李彥宏表示,有了這個預測之后,超市利潤可以提升20%,報損率降低30%以上,本來會被扔掉的生鮮貨品,因為人工智能而不再浪費。
而在生產制造領域,人工智能同樣能“一展身手”,利用模式識別、計算機視覺的AI能力,識別鋼材質量。李彥宏表示,鋼板軋氣泡檢測將因人工智能而大大提高效率和準確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