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17 13:10:36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梁薇 實習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楊 軍
每經記者 梁薇 實習記者 段思瑤 每經編輯 楊 軍
11月16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7第九屆中國獵車榜”隆重舉行。作為汽車行業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獎項評選之一,本屆“中國獵車榜”以“尋找‘四化’商機”為主題,探索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新視角。
自2009年開始,每日經濟新聞就始終秉持專業精神主辦“中國獵車榜”評選。今年,中國獵車榜依然秉承一貫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募集獎項申請,組織行業專家和知名媒體人進行集中評審,依據各家車企在銷售、營銷、公關、公益等領域表現,以及各個參選車型的市場口碑、銷售情況,評選出了包括年度風云人物、年度最受歡迎汽車企業與年度最受關注新車在內的涵蓋人物、企業和產品三大類別的48個重磅大獎。
除了揭曉各項大獎之外,本屆中國獵車榜還組織了一場以“尋找‘四化’商機”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聚集了包括行業專家、整車企業高管在內的多位汽車圈重量級人物,以專業的角度預測未來汽車產業在“四化”浪潮席卷下的機遇與變革。
同時,在頒獎典禮上,每日經濟新聞此次活動的合作伙伴普華永道思略特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華永道思略特)在中國首發了《2017年數字化汽車報告(中文版)》(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無人駕駛、新型出行市場等未來汽車行業變革的領域進行數據分析,為車企在“四化”浪潮下的轉型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
在“第九屆中國獵車榜”頒獎典禮上,共誕生了2個人物獎、17個企業獎和29個產品獎。在最受關注的人物獎中,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和捷豹路虎中國公共關系及企業傳播執行副總裁王燕獲得本年度個人獎項。
作為遼寧省的龍頭企業和我國汽車自主品牌的代表,華晨汽車集團在我國汽車產業變革浪潮中走在前列,而這與華晨汽車集團董事長祁玉民的關系密不可分。祁玉民提出技術改變世界、品質鑄就品牌、品牌提升價值、資金打通血脈、文化凝聚力量、改革促進發展六大理念,帶領華晨汽車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在本屆獵車榜頒獎典禮上,祁玉民獲得“獵車·2017年度風云人物”獎項。
在豪華車市場進入競爭新階段的當下,傳播作為企業的軟實力越來越變得重要。作為捷豹路虎中國公共關系及企業傳播負責人,今年,王燕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多維度項目,使捷豹路虎在品牌、產品、服務和公益層面得到全面傳播。因此王燕獲得“獵車·2017年度企業傳播人物”獎項。
除人物獎項外,“2017第九屆中國獵車榜”在企業和車型中也評選出了本年度汽車行業領跑者。其中,企業獎包括了福特、梅賽德斯-奔馳、捷豹路虎、長安汽車、吉利汽車等車企,分別榮獲“2017年度風云企業”“2017年度最佳運營企業”以及“2017年度創新營銷企業”等16個重磅大獎,獎項涉及汽車金融、技術和營銷等層面。
此外,通過對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銷售車型的銷量情況、產品質量等方面的梳理,共有29個明星車型和一款輪胎產品入圍產品獎,幾乎涵蓋了汽車各個細分市場和領域。
今年已是獵車榜陪伴汽車行業從業人士走過的第九個年頭,許多行業資深人士對獵車榜已有深厚感情。獲得“獵車·2017年度企業傳播人物”獎的王燕在感言中表示,“感謝獵車榜,感謝每日經濟新聞,在每年廣州車展的一個美好早晨把我們所有的汽車人聚集在一起,在這樣的平臺共同分享、回顧和展望。”
在本屆中國獵車榜頒獎盛典上,每日經濟新聞還組織了一場以“尋找‘四化’商機”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在寰球汽車董事長兼CEO吳迎秋主持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普華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彭波、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東風進行了熱烈討論。
在圓桌討論中,對“四化”發展趨勢,師建華表示,“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變化?在共享經濟和節能環保新要求下,企業如何生存?這是大家急需要思考的問題。企業要考慮怎樣迎接新技術的轉變,進行轉型升級。企業不只造車還要考慮向服務型企業轉型。”
而在這波向“四化”轉型浪潮中,自主品牌走在前列。就互聯網化而言,上汽乘用車去年推出的榮威RX5車型被定義為“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汽車”,并且一炮而紅,銷量持續走高。對此,俞經民在圓桌討論時發言稱,互聯網化是汽車“四化”的基礎。
此外,自主品牌中的華晨汽車,也在汽車“四化”方面加大投入。據東風介紹,“我們目前是想首先大力推進已有電動車量產,并加大純電動技術的市場推廣,實現平臺化。在純電動車方面,我們近期已有首款純電動車,并已經實現批量生產,后續計劃是基于小型車,開發系列化的小型電動車,同時同步推進純電動物流車和專業車等公共服務類商業車,并加快產品升級換代,不斷提升產品性能,來滿足市場需求。”
而對汽車行業整體發展,彭波認為,無人駕駛的進展應該沒那么快,而電動化會來得更快一點。“也許到2023年,電動汽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有可能會與傳統燃油車的接近,總體上的時間節點是在2025年,但在中國可能會更快一點。”
對于無人駕駛互聯汽車何時實現、數字出行服務業未來市場估值,及車企目前應該在哪些領域著手布局等行業關注焦點,《報告》都給出了詳細說明和預判。其中,關于無人駕駛,《報告》指出,5級無人駕駛車輛成為主流的時間不早于2027~2028年;到2028年,4/5級無人駕駛汽車將成主流;到2030年,無人駕駛4/5級的汽車將達8000萬輛左右。另外,在共享出行領域,2030年,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美元,2017~2030年的年增長率為24%。
而對助力車企賺錢的數字出行服務業,《報告》指出,數字出行服務業2030年市場規模預計達2.2萬億美元,遠超今天的智能手機,可與電子商務一較高下,未來增幅是智能手機增長的5倍。所以包括車企在內的參與者需要把數字服務產業做到比現有的智能手機市場5倍以上。
在此趨勢下,《報告》認為,未來在出行共享服務領域,汽車企業仍然會占據主導地位。彭波表示,“互聯網類的企業畢竟沒有車,這種局面可能未來十年不會改變,所以主動性雙方其實都是一樣,互聯網公司可以投錢,但是必須要和車企的車結合起來,汽車企業未來還是能把握相對的主動性。”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