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09 12:07:32
AI技術會給人類帶來幸福還是災難?關于AI的爭論一直都存在,“AI自由意志引路人”利普森教授在接受每經專訪時表示,AI將創造一個非常豐富的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里,人人都能有精準的醫療診斷、都能充滿創造力、都能擁有無人駕駛的汽車,并且沒有車禍發生等等。然而,達成這樣一個世界的條件是我們必須確保人人都能接觸AI技術,而非社會中的少數人。
每經編輯 趙慶
每經記者 蔡鼎 每經編輯 趙慶
11月8日,騰訊2017全球合作伙伴大會在成都西部國際博覽城拉開帷幕,在其中一場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AI)為主題的產業盛會中,除了騰訊AI研究院負責人外,眾多全球各界的AI精英也受邀赴會,發表精彩演講。素有“AI自由意志引路人”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創意機器實驗室總監及工程學教授胡迪·利普森(Hod Lipson)在會場內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的獨家專訪。
利普森教授是以色列人,他于1999年從以色列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隨后在布蘭代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后學位。在2015年加入哥倫比亞大學前,利普森教授就在康奈爾大學做了14年的教授。利普森教授同時也是獲獎著作《3D打印:從想象到現實(Fabricated: The New World of 3D printing)》和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的《無人駕駛(Driverless: Intelligent cars and the road ahead)》的合著者。他在自我意識和自我復制機器人方面的研究挑戰了傳統的機器人觀點,并得到了媒體的廣泛報道。利普森教授還開創了開源3D打印、電子3D打印、生物打印以及食品印刷。他10年前在TED上發表的關于自我意識機器上的演講是關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領域最受關注的演講之一。
專訪利普森教授。每經記者 孫宇婷 攝
NBD:關于AI產業的發展,Facebook的CEO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特斯拉的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有著完全相反的觀點,扎克伯格認為AI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人類帶來極大的利好,但馬斯克卻說,作為人類存亡最大的威脅,AI恐怕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您同意誰的觀點?
專訪利普森教授。每經記者 孫宇婷 攝
胡迪·利普森:我同意馬克·扎克伯格對AI的樂觀看法,但埃隆·馬斯克對AI的看法也有道理。因為AI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科技,就像火一樣,它既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也能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這完全取決于人類如何正確地使用AI技術。我認為AI將創造一個非常豐富的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里,人人都能有精準的醫療診斷、都能充滿創造力、都能擁有無人駕駛的汽車,并且沒有車禍發生等等。然而,達成這樣一個世界的條件是我們必須確保人人都能接觸AI技術,而非社會中的少數人。AI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必然會超過其帶來的壞處。AI世界里,道路上不會再有車禍、農田里不會再有災害,任何一個生活中的領域都能帶來極大的利好,但如果不是人人共享的話,那么AI便會帶來災難。
NBD:中國和美國是全球范圍內目前在AI產業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的國家,您認為中國在未來是否有可能在AI方面超越美國?
胡迪·利普森:這是個非常難的話題,目前AI能應用到的潛在領域實在太多。我認為,中國現在是全球AI領域中超級主導力量。我不會說到底是中國還是美國在AI領域更強,但像AI領域的比賽、會議,以及與AI有關的應用,都有中國人才的出現。就像我的學生一樣,他們有一半是中國人,有一半是美國人。我想說的是,AI領域的機會實在是太多,就算你是一名高中生,你都有可能創辦一個AI的初創公司,甚至比全球最頂尖的AI公司都要強大。
NBD:您認為對于一個國家而言,發展AI產業需要具備哪些必要條件,中國欠缺哪些條件,又在哪些方面上具有優勢?
胡迪·利普森:發展AI不需要任何條件,AI創業不需要投資,大數據都是自由流通、人才遍地都是,軟件工具都可以下載,也就是說AI基礎設施的投資非常小。就比方說,過去中國去海外留學的頂尖人才畢業后大都留在國外就業,但如今這些最頂尖的人才會陸續返回中國。所以,我認為中國不缺乏發展AI產業的任何必要條件,唯一還有待加強的是業內人士對AI的靈感,中國有創造新事物的無限潛力。此外,不僅僅是中國,以前歐洲也有很多人來到美國留學然后留在美國,如今這些歐洲人現在在完成學業后也陸續回國了。所以對于美國來說,他們必須保持培訓、產出新興人才的效率,這對美國來說非常具有挑戰性。
NBD:您認為AI技術能在當下哪些領域應用?
胡迪·利普森:每個領域都能應用AI,我甚至很難想出一個無法應用AI的領域。但就短期來看,我認為交通方面是AI馬上就能完成應用的領域,例如像特斯拉等車上正在研發或應用的無人駕駛技術。AI不僅能夠為人類的交通出行產生巨大的變革,而且因為交通的變革,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將實現變革。例如農村地區的建設、快遞業、房地產等等,任何領域都將因為無人駕駛汽車的出現而產生重大變革,而無人駕駛技術,此次時刻正依靠AI破殼而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