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10-17 00:05:00
貴航股份在北交所掛牌出售河北貴航股權。貴航股份董秘辦人士告訴記者,掛牌是考慮到投資回報問題和國資委的“瘦身健體”要求。而在貴航股份執行“瘦身健體”任務的背景下,這已經不是唯一一家被處置的企業。
每經編輯 肖達明
每經實習記者 肖達明 每經記者 岳琦 實習生 鄭恩紅
近日,貴航股份(600523,SH)在北交所掛牌出售河北貴航鴻圖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簡稱河北貴航)51%股權。2014年設立之后,雖然相關主業運轉良好,但河北貴航的盈利水平逐年下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出售河北貴航只是貴航股份一系列資產出售、清退計劃的一部分,近1年來,作為央企中航工業旗下上市公司,貴航股份不斷強調推進“瘦身健體”工作,清退、整合大量資產,其中就包括幾家與河北貴航類似的主營汽車密封條業務的資產。
多年以來,密封條業務都是貴航股份的主營產品,營收占比和利潤貢獻都很高,但大多相關子公司經營狀況都不斷下行。按照今年半年報披露的信息,隨著河北貴航的出售,貴航股份在密封條業務下的主要參股控股企業只剩下一家。
貴航股份董秘辦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掛牌轉讓的一個原因是董事會認為投資達不到預期。”
貴航股份將所持的河北貴航51%股權掛牌(北交所截圖)
披露起始日期為今年10月13日的掛牌公告顯示,貴航股份擬轉讓河北貴航51%股權,轉讓底價為6166.18萬元。掛牌信息顯示,河北貴航成立于2013年12月18日,注冊資本為1.2億元,截至今年9月30日,營業收入為10984萬元,凈利潤為虧損462.83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3年10月29日公告顯示,貴航股份當時擬與河北鴻圖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下簡稱河北鴻圖)的股東以現金方式共同投資新設河北貴航,并以河北貴航收購河北鴻圖的全部汽車密封條業務及資產。在河北貴航1.2億元的注冊資本中,貴航股份出資6380.96萬元,獲得其51%的股權。
貴航股份當時的目的在于:依托河北鴻圖“省級技術中心”和“國家級試驗室”,實現密封條產品的技術提升和與整車廠的同步開發能力等。
然而,雖然貴航股份的密封條業務的整體盈利情況多年來保持穩定。但河北貴航盈利表現卻逐年下滑,2014年到2016年,其凈利潤分別為1041萬元、705萬元和659.61萬元,2017年截至9月30日時則為虧損狀態。
在貴航股份執行“瘦身健體”任務的背景下,河北貴航不是唯一一家被處置的企業。公告顯示,2016年8月19日貴航股份董事會決定對所屬12家企業進行清理,2017年半年報顯示,這12家企業大多進入掛牌程序,或者完成了清算注銷工作。
貴航股份稱下半年的工作方面就包括了繼續推進“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工作,加大力度清理“虧損、三無、低效”企業。貴航股份董秘辦人士告訴記者,掛牌是考慮到投資回報問題和國資委的“瘦身健體”要求。
汽車密封條為貴航股份較為穩定的業務(公司官網截圖)
雖然主營密封條業務的河北貴航投資不達預期,但貴航股份的密封條業務總體上來說保持了穩定的盈利。
貴航股份的主要產品有電動刮水器和玻璃升降器、汽車密封條等,但從幾年來的營收占比來看,汽車密封條占比最高。2016年貴航股份的營收總額超過33億元,而密封條產品帶來的營收就超過11億元。而且,從2014年到2016年,貴航股份的密封條產品營收都超過11億元,保持了比較穩定的盈利水平。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貴航股份涉及密封條產品的若干子公司發展卻起伏頗大。除了河北貴航外,同樣涉及密封條生產銷售的重慶紅陽汽車密封件有限公司(下簡稱重慶紅陽)2014年開始一直維持著數十萬元的凈利潤,到2016年凈利潤卻低于1萬元,天津貴航紅陽密封件有限公司(下簡稱天津貴航)雖然2016年利潤頗豐,但也在2015年出現過虧損情況。
重慶紅陽在2016年8月份決定清理的12家企業之中,進入了掛牌程序。而2017年半年報顯示,天津貴航則處于與另一家非密封條業務的貴航股份子公司合并重組的程序中。貴航股份2017年半年報主要參控股公司中,隨著河北貴航進入掛牌程序,貴航股份的密封條企業戰線越縮越短。
子公司的出售關系到地區業務的發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貴航股份分為三個報告分部,分別是西南、華北和華東。隨著相關企業的清理,密封條業務主體僅剩下位于華東地區的上海紅陽。戰線的收縮這是否意味著貴航股份密封條業務的布局調整?
上述董秘辦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的密封條業務,除了河北貴航,其他都在發展中,都有保持一定數量。企業在密封條業務方面是面向全國布局的。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如果有適合的,都會有收購等方面的考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