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重磅推薦

每經網首頁 > 重磅推薦 > 正文

【盤前資訊全知道】1日七大財媒精華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9-01 08:12:58

機器人產業加快向中高端領域發展;9月中小金融機構資金面迎考驗;滬綜指十年六破“流動性魔咒”;小金屬領漲有色板塊 鈷價有望迎“金九”行情。

上海證券報

A股上市公司半年報折射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上市公司2017年半年報披露工作收官,截至2017年8月31日,滬市1334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半年報。從各項數據看,2017年上半年,宏觀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得到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開始顯現,實體經濟韌性進一步增強,新興產業表現亮眼。在整體業績改善的同時,滬市公司在國企改革、投身“一帶一路”建設方面又有新進展,在社會責任履行、環境保護上邁出新步伐,在培育新經濟、形成新動能上取得新突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理念的積極踐行者。

結構性行情有望延續

8月份,滬指放量突破3300點整數關口,上漲2.68%,創9個月最大漲幅。市場結構性機會豐富,熱點主線清晰,由于存量資金博弈的格局短期難改,板塊間的蹺蹺板跡象較為明顯。我們認為,滬指突破3300點壓力區后,市場熱點被進一步激活,目前市場雖然存在突破后的洗盤風險,不過震蕩空間有限,短期大盤橫盤整理的可能較大,市場有望繼續維持指數震蕩、熱點活躍的結構性行情格局。

深交所:加大風險防范工作協同力度,維護市場穩健運行

昨日,深交所召開了第四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指出,做好市場風險防范應對工作,是深交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重要的政治任務。下半年,深交所將圍繞加強一線監管、維護市場穩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本次會議還審議了《理事會工作規則(2017年修訂)》。

“租售”新策略:房企布局租賃住房市場

上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頻出,一二線城市與三四線城市冷熱反轉,政策推動市場從購買向租賃轉變,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迎來一場深刻的住房制度變革。“住房租賃”儼然成為當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熱詞。梳理上市房企半年報發現,絕大多數公司在其半年報中都提到了“住房租賃”。上市房企紛紛開始謀篇布局住房租賃市場。

中國證券報

機器人產業加快向中高端領域發展

中國電子學會日前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7)》指出,機器人產業加快向中高端、多領域發展,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向更多細分行業拓展。報告預計,2017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2.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42.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13.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7.4億美元。預計2017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32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147億美元,服務機器人29億美元,特種機器人56億美元。

9月中小金融機構資金面迎考驗

盡管央行8月初表示明年一季度評估時才會將主要金融機構1年期限以內的同業存單納入MPA考核,給了商業銀行半年左右的緩沖時間,但在9月市場同業存單到期規模巨大的情況下,央行“查遺補漏”的動作顯然會使金融機構對同業存單的投資需求和投資偏好產生持續負面壓力。

滬綜指十年六破“流動性魔咒”

月末、季末通常會帶來流動性“魔咒”,從而拖累滬綜指走勢。自2007年以來,A股經歷了兩輪牛熊市周期。在此期間,滬綜指9月是6次上漲,4次下跌。在兩次牛熊市中間的2009至2013年,除2011年下跌外,其余年份均獲得上漲,尤其是2010年加息、2013年流動性偏緊背景下依然錄得上漲。券商分析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中報行情,9月份將迎來中秋、國慶兩個重要節日,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消費旺季之一,俗話稱的‘金九銀十’,強勢格局有望延續。”

多家公司投資性房地產清零

Wind數據顯示,1494家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披露了投資性房地產數據,其中,1163家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環比一季報減少,重倉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持有量相對較為穩定,紅豆股份、中聯重科、天壇生物等8家公司投資性房地產清零。

證券時報

小金屬領漲有色板塊 鈷價有望迎“金九”行情

今年走紅A股市場的小金屬概念股,在8月最后一個交易日再度走出大漲行情。今年小金屬漲價潮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金屬鈷。生意社分析師范艷霞稱,“鈷市之所以連漲一年主要還是供需不平衡導致,國內產量遠遠滿足不了需求。”范艷霞表示,受益上半年動力電池三元材料需求大增,作為必需元素的鈷,價格持續走牛,也帶動產業鏈上游多家上市公司業績大增。

銀行業轉機比預想來得快

上市銀行上半年成績單已全部亮相。從這份成績單看,中國銀行業整體表現不俗,尤其是國有大行,主要經營指標持續向好甚至超預期。對于未來銀行的經營趨勢,不少銀行高管預期樂觀。更為重要的是,在強監管、防范資金脫實向虛的作用下,銀行業回歸本源、規范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促進金融業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可以說,銀行業健康發展的春天正在來臨。

保險機構積極發力拓展養老服務產業鏈

保險機構積極發力拓展養老服務產業鏈。日前,太平人壽在云南昆明打造“旅居式”養老模式,這距該公司在上海啟動的養老社區合作僅僅兩個月。此舉標志著太平人壽全國養老社區布局加速。除了太平外,中國人壽、泰康保險、合眾人壽等多家保險機構均已布局投資養老產業。

證券日報

國資委再點名“僵尸企業” 年內300戶企業待退場

近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降低杠桿工作視頻會議,提出要大力處置“僵尸企業”。今年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關鍵之年,“僵尸企業”的處置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國資委也明確提出今年將完成300戶“僵尸企業”處置任務。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認為,針對后期的清退,最主要的是金融機構應切實按照銀監會關于信貸投向的窗口指導精神,切斷“僵尸企業”資金來源。只有金融機構對“僵尸企業”輸血被切斷,才能最終退出市場。

復星國際凈債務比率降47.4%,汪群斌稱未受調查

截至2017年6月底,復星國際凈債務比率由2013年的86.0%下降至47.4%,集團的現金增加50.0%至782.4億元人民幣,令其流動性總額增加21.1%至2550.0億元人民幣。復星集團CEO汪群斌在業績會上表示,復星海外投資方面并未受到調查,監管機構進行定期了解,這是常態。他表示,“我們一直沒有直接感受到被調查,也沒有受到調查。”

上半年化藥上市公司七成凈利增長 16家銷售毛利率超70%

數據顯示,按照申銀萬國行業分類,81家化藥上市公司上半年總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2億元,去年同期該值為117.5億元,同比增長13%。38家上市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超億元,恒瑞醫藥實現凈利潤約15.7億元,位列第一。 從凈利潤變化幅度來看,化學原料藥企業表現出色,占據了業績增幅前三,分別為誠志股份凈利潤同比增長1619.73%;東北制藥凈利潤同比增長1162%;花園生物凈利潤同比增長378%。

每日經濟新聞

廈門國貿旗下公司炒港股“不行” A股掃貨現身10只個股半年報

在今年的7月10日,《每日經濟新聞》刊發《孫公司13億操盤港股虧剩2億 廈門國貿或攤上5億補償義務》一文,對廈門國貿旗下孫公司發行的5只資管產品投資港股市場,凈值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已觸及強平清盤線一事進行了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港股市場投資巨虧后,廈門國貿旗下的國貿資管在A股進入了“掃貨”模式,從已披露的中報信息中顯示,其旗下的資管計劃出現在包括綠景控股在內的10只個股中。

神州控股股價下挫 廣電運通減持遇阻

2016年,廣電運通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持續買入H股上市公司神州控股股票,一度成為神州控股第一大股東。然而,到2017年2月,廣電運通的策略發生轉變,公司宣布擬在未來12個月內減持持有的神州控股絕大部分股票,而在實施減持后,公司也確借此賺了不少。記者注意,公司的撤退計劃似乎被拖了后腿。據廣電運通8月26日發布的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手中尚有逾六成持股未能出手。而這一切,均源于神州控股股價早早跌破了廣電運通承諾的減持價格下限。

上半年扣非凈利虧近80億 中聯重科歸咎處理歷史問題

8月31日,中聯重科發布的2017年半年報中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32億元,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后凈利潤為虧損79.85億元。對此,中聯重科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2017年上半年出現扣非后凈利潤虧損,是公司對一些歷史問題和包袱進行了處理,主動釋放了風險,計提了減值準備影響稅前利潤87.33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

房企站上現金流高點,“第一梯隊”均手握千億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上市房企的現金狀況較為充裕,手握的現金規模普遍高于去年年末。萬科、恒大、碧桂園三家“第一梯隊”房企的現金(及等價物)均超過千億。房地產企業正迎來近幾年來的現金流高點,手握數百億現金已成大中型房企的常態。但這種狀況恐難持續,截至今年年中,128家房企的中短期負債比例達到7成,這也意味著房企償債高峰期將很快到來,資金狀況也將受到考驗。

上市公司籌資轉向借款 新興產業受銀行青睞

3268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中,從融資渠道看,上半年吸收投資、發行債券均同比大幅下降,但銀行等借款大幅上升。籌資活動現金流入規模最大的均為央企。而在不良壓力下,金融機構正避開采掘等行業,將新增對公信貸資源投向現代服務業及新興產業等。有股份行高管表示,未來新增對公共貸款將主要在支持“一帶一路”,傳媒、教育、醫療等現代服務業,這符合國家戰略且資產質量比較穩定。

第一財經日報

證金交出成績單:券商維穩首批資金現浮盈

2017年A股中報披露收官,各券商維穩資金情況再度浮出水面。兩年前的券商維穩資金在如今出現較大變化,第一批資金投資浮盈1.21%,打破此前維穩資金浮虧的困局,第二批資金疑似退出證金公司專戶。第一財經統計發現,截至6月30日,多數券商以第一批出資數額的資金為投資成本,投資浮盈比例均為1.21%。若以券商第一批資金投入時間7月6日計算,至今年6月30日,上證綜指累計跌13.41%,這意味著券商維穩資金投資跑贏大盤。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第一財經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盤前資訊全知道 1日七大財媒精華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天天综合精品在线观看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第1页亚洲 | 亚洲乱AV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本久久综合网站点击 | 日本久久久久午夜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