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27 22:10:52
林毅夫團隊認為,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需要把握好極為重要的窗口機遇期,惡補輕紡工業的短板,長期來講才能讓產業結構步入良性發展。報告同時建議,吉林省要發展的輕工業是現代輕工業,而不同于傳統簡單的輕工業。不過,孫建波對此提出質疑,認為東北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區,地區經濟發展需要明確分工,來發展優勢產業,而非弱勢產業。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記者 周程程
一份報告引發了一場大討論:東北發展需揚長補短還是揚長避短?主角之一還是林毅夫。
8月21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團隊發布《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吉林報告》”)稱,吉林應轉變重工業趕超戰略思維,率先彌補輕工業短板。
緊隨其后,以銀河證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為代表,諸多學界和市場人士提出異議。
孫建波撰文鮮明亮出觀點:東北地區不應該補輕工業短板,東北地區并不是輕工業適宜的轉移目的地。
此后,林毅夫團隊與孫建波又經歷一番論戰。兩者之間關于東北經濟發展的核心分歧點也逐漸明晰:揚長的同時,到底應該“補短”,還是“避短”?
真理越辯越明,經過涵蓋學者、企業家等多方角色在內的研究和討論,在“老工業基地”和“共和國長子”的名聲之外,東北地區探索出全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可期的。
辯論起源:吉林省要不要發展輕紡業?
補短還是避短,這是一個爭論的核心問題所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采訪雙方發現,林毅夫團隊以及孫建波均認為東北經濟發展需要“揚長”。但林毅夫團隊認為應該補短,而孫建波則認為應該避短。
林毅夫團隊認為,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需要把握好極為重要的窗口機遇期,惡補輕紡工業的短板,長期來講才能讓產業結構步入良性發展。報告同時建議,吉林省要發展的輕工業是現代輕工業,而不同于傳統簡單的輕工業。此外,吉林省還可以發揮重工業的基礎反哺輕工業,與此同時也能促進重工業的發展。
不過,孫建波對此提出質疑,認為東北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區,地區經濟發展需要明確分工,來發展優勢產業,而非弱勢產業。此外,目前我國江浙等地已經形成了輕紡等輕工業集群優勢,東北地區由于成本等問題,競爭力更弱。
孫建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東北地區并不具有發展輕紡等產業的廉價勞動力,發展成本會更高,勢必依靠政府補貼,這反而會影響優勢產業的發展。
林毅夫團隊成員、吉林課題研究執行負責人付才輝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東北地區目前人口超過一億,而全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也只有十來個。目前吉林省的經濟體量與新西蘭旗鼓相當,但人均收入水平只與非洲的加蓬相當。吉林省差不多就是一個體量較大的發展中經濟體或地區,這是一個基本事實,而不是應該不應該作為一個大的經濟體來診斷的問題。
付才輝指出,吉林省的輕工業是符合其當前潛在比較優勢的,只要通過改善發展這些符合潛在比較優勢產業的軟硬基礎設施,降低交易費用,就可以“使短板變長”。
這其中,也需要有為政府的發力。付才輝表示,吉林省等東北地區的各級政府需要發揮積極有為的作用,大力改善這些軟硬基礎設施降低企業成本。比如吉林省還有不少富裕的能源,有時也存在“窩電”的現象,地方政府其實可以針對這些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采取各種措施包括能源補貼以降低企業成本。
爭議升級:東北振興需先“留住人”
雙方爭論的同時,一些學者紛紛加入論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撰文反對林毅夫所提出的吉林應率先彌補輕工業短板的政策建議,而強調“輕工業行業基本上是一個競爭性的行業,應該讓市場發揮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云認為,在比較優勢理論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并不適用于分析老工業基地。這些附加值不高、勞動密集、技術含量不高的產業,是否有利于優化吉林省的經濟結構是令人懷疑的。
張可云表示,破解老工業基地振興難題,關鍵不在于尋找區域內的比較優勢和識別區域內的要素稟賦優勢,而在于從大范圍區域乃至于全國或全球的環境變遷中,發現有利于自身的發展機會并重新規劃自身的發展定位。
他認為,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只是老化病的表現之一,而不是東北衰退的癥結。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是負增長、失業問題嚴重、人口大量外流等都是老化的表現。
張可云表示,就吉林所在的東北地區而言,其關鍵癥結在于技術人員的大量外流。防止人口特別是技術人員流失比經濟結構“揚長補短”更為關鍵。保留住技術人才,是揚長避短的前提。
無獨有偶,林毅夫團隊也從另一個角度提到這個問題:以重化工為主導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非常弱,大量勞動力不是閑置在農業中,就是游蕩在生產率較低的服務業中,或者外出打工,為了解決就業利用勞動力資源稟賦,目前吉林省尤其需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