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2017-08-14 09:53:24
2016年,全國退出煤炭產能2.9億噸以上,2017年上半年共退出煤炭產能1.11億噸,兩項加總,累計退出煤炭產能占“十三五”目標任務的50%。伴隨煤炭去產能的不斷深入,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好轉。今年前6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147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3.1億元。
記者 王璐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文指出,今年上半年共退出煤炭產能1.1億噸,完成全年任務的74%。加上去年的2.9億噸,累計退出煤炭產能超過4億噸,占“十三五”8億噸目標任務的50%。下一步要積極穩妥推進資產債務處置。加強資產債務處置的指導,盡快研究制訂去產能涉及國有資產、債務處置的具體操作辦法。
煤炭是我國主體能源,煤炭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回落,煤炭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其中產能過剩問題尤為突出。
發改委這篇名為《統籌兼顧科學施策扎實推進煤炭去產能工作再上新臺階》的文章顯示,2016年我國退出資源枯竭、長期虧損、安全基礎差的煤礦2000處以上,全國煤礦數量下降到8000處以內。其中,退出30萬噸以下煤礦1500處。今明兩年還將加快退出9萬噸及以下煤礦,進一步為優質產能發展騰出了空間。同時,制訂實施鼓勵煤電聯營的指導意見,搭建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積極推進煤炭企業兼并重組轉型升級,中央企業涉煤板塊資源開發進一步優化,中央煤電企業以及重點產煤省區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和煤電聯營正在加快推進。
伴隨煤炭去產能的不斷深入,積極成效正在逐步顯現,突出表現在:一是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好轉。今年前6個月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利潤總額147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03.1億元。二是行業發展環境顯著改善。煤礦違規新增產能基本未再發生,違法違規建設和超能力生產得到有效遏制,煤炭市場秩序得到有力規范。三是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
落后產能加快退出,優質產能加快釋放,資源開采和供應逐步向資源賦存條件好、開采成本低、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晉陜蒙等地區集中,產業持續優化升級。四是經濟社會風險逐步緩解。煤炭企業資產狀況呈現好轉,一些不良或潛在不良資產轉為優良,融資能力明顯增強,銀行欠債、客戶欠款、工人欠薪、社保欠費、安全欠賬、技改創新投入不足等矛盾和問題明顯緩解。
國家發改委指出,下一步要突出抓住處置“僵尸企業”牛鼻子,統籌抓好產能退出、職工安置、資產處置、債務處置、兼并重組、轉型升級、優化布局等重點工作,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首先,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尸企業”,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堅決清理整頓違法違規產能,嚴格控制新增產能,防止已經化解的過剩產能死灰復燃。同時,嚴格獎補資金撥付使用,督促指導地方和企業落實相關資金與措施,保障分流職工就業出路和基本生活。深入實施再就業幫扶行動,加強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培訓,強化困難人員托底幫扶,做好社會保障銜接,及時發現和有效處置風險隱患。此外,進一步完善政策環境,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施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深入推進30萬噸以下煤礦分類處置,鼓勵煤礦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減量置換等方式,有計劃淘汰落后產能,培育發展優質產能。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