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6 19:29:00
“養老機構營運狀況我們有調查,50%持平,30%虧損,20%的盈利,也是微利的。”專家透露,現在養老產業發展很迅猛,但問題也不少,主要是沒找到盈利模式。
每經編輯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中國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巨大的老年服務產業前景可期,而目前來看市場潛力仍有待開發。
8月5日,在由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金融服務分會(簡稱“中福協金融服務分會”)承辦的“2017中國老年經濟與金融年會”上,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副會長、中福協金融服務分會會長費淳璐介紹,老年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0萬億元級,通過啟動老年群體普惠金融,不僅可以改善老人生活質量,也有能力推進經濟發展。
為此,費淳璐稱,中福協金融服務分會將實施“511計劃”,計劃5年內推進金融企業100億元資金進入1000家養老機構參與升級改造,使其軟硬件都達到發達國家相應水平。今年中福協金融服務分會將選4個省份、20家機構開展試點工作。2018年,該計劃將推廣至我國10個省市、100家機構,2019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
實際上,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占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
老年人規模的快速增加,使老年服務市場發展潛力備受關注,大量資本開始加入掘金養老產業大潮,但企業的盈利狀況仍有待觀察。
中國老齡協會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偉介紹,現在養老產業或者是老齡產業發展很迅猛,問題也不少,主要是沒找到盈利模式。
“養老機構營運狀況我們有調查,50%持平,30%虧損,20%的盈利,也是微利的。而老年用品跟老年(規模)是脫節的,大部分在虧損。發展勢頭很猛,老年用品很好,但是投資回報很低,這是整體的狀況。” 李偉分析,投資者有錯位的現象,養老機構主要圍繞著地產賣房子來做,現在空置率約為50%,沒能體現出為老年人精準服務。
李偉建議,養老機構一定要抓住人才隊伍建設,所有投資人一定要注重軟件建設、服務的建設;大的層面要能跟國家機構合作,小的層面能跟地方社區、居委會合作,同時要把誠信問題放到重要的位置。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