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7-08-03 16:33:18
最近,市場機構Newzoo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約有5.6億人玩游戲,這意味著中國游戲玩家的數量比美國人口總數(3.23億)還要多,而中國的游戲玩家每年人均花費高達143美元(約合960元人民幣)。這兩組體量龐大的數字足以讓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游戲市場。
每經編輯 王曉波
每經編輯 王曉波
你平時玩游戲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愿意為了游戲而花錢嗎?對于這個問題,一定有許多小伙伴和小編一樣,只選擇一些免費的游戲來消遣,但不可否認,還是有很多玩家為了追求游戲的快感,而投入大把金錢,你的身邊也一定不乏這樣的“土豪”玩家。
據《南華早報》8月2日一篇報道,市場信息機構Newzoo的報告顯示,中國約有5.6億人玩游戲(美國總人口為3.23億)。不僅如此,中國龐大的玩家群體還樂意花錢。Newzoo的數據還顯示,中國的游戲玩家每年人均花費143美元(約合960元人民幣)。
要知道,在2014年時,同樣來自Newzoo的報告顯示,當年中國游戲玩家的數量僅為4.4億人,其中僅有35%的玩家愿意花錢,而當時的人均花費也只有10美元(約合67元人民幣),短短3年過去,人均花費已經翻了10多倍,這不能不讓人感嘆中國游戲市場的魅力。
Newzoo高級分析師潘尼基特表示,“中國游戲愛好者樂于對電競選手(頂禮膜拜),從而使他們擁有非常龐大的粉絲團,而歐洲的該行業遠不像這樣受粉絲拉動,”潘尼基特說。“(對電競選手的)這種偶像化趨勢對游戲的受歡迎程度至關重要。當游戲變得如此被社會接納時,當你聽到朋友們都在談論某些游戲時,你就更有可能玩這些游戲。”
對于這一現象,我們或許可以從電競及游戲直播市場中窺見一二。Unibet的數據顯示,中國迅猛發展的電競產業已使職業玩家從2006年的區區50人增至去年的1001人。此外,市場調研機構IHS Markit的研究報告發現,中國電競觀眾約占全球觀眾總人數的57%,去年中國的游戲愛好者約觀看35億小時的電競視頻,觀看次數多達111億次。
龐大的體量讓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游戲市場,Newzoo的報告顯示,中國游戲市場規模高達244億美元。此外,據《新華社》報道,近日于上海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主辦方發布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997.8億元。中國游戲還積極出海淘金,上半年國產游戲海外收入接近40億美元。
6月初,知名華爾街證券分析師瑪麗·米克爾發布的2017年互聯網趨勢報告曾指出,2016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游戲市場,中國消費者越來越愿意為網絡游戲、在線直播等娛樂內容買單。英國風投機構Atomico近期也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游戲產業最有價值公司大本營,蘋果iOS平臺上93%的游戲來自于中國開發者。
在中國游戲玩家和人均消費額猛漲的背后,或許有很大一部分“功勞”來自手游。
以2014年以前為例,那時候的手游并不像今天這樣火爆和吸引人,在前幾年比較出名的手游多為跑酷類游戲,《憤怒的小鳥》算是流行時間跨度較大的一款游戲,但是這些游戲多為闖關類游戲,沒有競技游戲的刺激,愿意為之付費的用戶可能并不在多數。
而如今隨著開發者們的制作越來越精良,手游逐漸取代PC等其他渠道成為玩家們的主戰場。一個典型案例就是《王者榮耀》,作為手游和競技類游戲的代表之一,《王者榮耀》將競技類手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玩家往往為了漂亮的戰績以及獲得朋友圈炫耀的資本,很容易打開錢包為游戲鋪路。
▲《王者榮耀》登陸界面
據極光iAPP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王者榮耀》注冊用戶就已突破2億,滲透率達到22.3%。也就是說,每7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是王者榮耀注冊用戶,人數比A股股民數量巔峰時多一倍。日活躍用戶更是達5000多萬人,創造了騰訊平臺手游的新紀錄。龐大的用戶量為游戲帶來了高額收入,其一季度營收高達60億元人民幣,甚至90%的A股上市公司都被甩在身后。
此外,App Annie發布的數據還顯示,今年5月份,中國公司在全球手游收入榜前10名中占據9席,成為全球手游市場最大的贏家。有著如此“優越”的游戲環境,還怕吸不到玩家的錢嗎?
只是在游戲廠商們大把賺錢的時候,不應該忘了關注游戲市場的亂象,比如為了“博眼球”在游戲中植入色情、賭博或低俗信息;還有青少年、兒童對游戲的沉迷等等。此前《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就對青少年沉迷《王者榮耀》的現象發出過多篇評論文章。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近日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指出,對數字內容產業來說,表面喧囂不是企業力量,實體做強才是產業底蘊。
不過看到中國玩家們的平均花費這么高,還是讓拖后腿的小編覺得有點慚愧。不知道大家每年在游戲上的花費是多少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