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租購同權”出發點不應只為抑制房價

證券時報 2017-08-01 08:24:19

兩周前廣州發布新政策,,這被外界解讀為“租購同權”。7月28日,,今后繳納社保達到一定年限的人租房也可以落戶。據悉,鄭州、揚州、濟南也提出或正在醞釀提出類似的舉措。而從住建部傳來的消息是,由此可見,“租購同權”未來可能在更大范圍內鋪開。

這項政策引發熱議,是因為它對房價可能的影響。在筆者看來,在本國境內自由遷徙,并就地享受大致均等的社會公共服務,是現代國家的一個基本特征,無錫等地放松落戶要求,是落實公民基本權利之舉,是一項進步。這項政策可能有助于抑制房價上漲,也可能毫無作用。但如果社會輿論一談及“租購同權”就聯想到房價漲跌,甚或有關部門制定此政策的出發點就是為了調控房價,就未免有些不太妥當,值得進一步探討了。

首先,過去十余年房價非正常上漲,根本原因是貨幣因素和政府相關政策的隱性擔保。城市化、人口結構、爭搶學區房等等,或許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均非房價上漲的根本原因,因為任何需求因素都必須借助貨幣來實現,沒有貨幣支持,房價異常上漲就會是無源之水。政府多次在房價自然回落時兌現隱性擔保,強化了全社會對房價永遠上漲的預期,則是另一個同等重要原因。這兩大因素最終把住房變成了投資品,并形成了持續的逼空效應。貨幣與擔保才是房價上漲的牛鼻子。抑房價必須抓住牛鼻子,出一大堆“綜合政策”效果仍然十分有限,這已被過往十余次調控所證明。

其次,退一步講,如果將其與房價掛鉤,國情也決定它不會有長期效果。老百姓強烈偏好自有住房,政策制定者不要試圖改變它而應該順應它,以它為出發點。中國自有住房率在全球首屈一指,且流落街頭的人極少,“有住房”這一傳統觀念不能說很好,但改變觀念并不現實,人們“有住房”的愿望可能暫時被“有房住”所掩蓋,但隨時都會被激活。

第三,賦予“租購同權”以經濟政策功能,邏輯上會得出尷尬的結論。為抑制房價上漲,增加租房者基本公民權利,如果今后房價跌得多了,要拉抬房價是不是又要賦予購房者更多的公民權利呢?

落實公民權利與調控房價是兩件事,背后有不同的邏輯,即使某些時候兩者有交集,也不要輕易讓前者服務后者。調房價應該抓牛鼻子,落實公民權利應該是另外一項事業,需要遵循其內在邏輯單向推進,不應該成為一個經濟政策工具。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黃小鵬

責編 周禹彤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租購同權出發點抑制房價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青春草原在线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大香 | 在线可以免费观看的Av | 中文字幕s级优女区 | 午夜人成视频在线男人每天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